历史课如何开展教学活动?0?三
浅谈历史课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基础教育教学】方3240字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学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旧课程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就是创新之一。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取得实效呢?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误区与有效性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33.5文献识别码:A中学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未来人才培养和我国整体建设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也在逐步发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活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模式层出不穷,举办历史故事会,编历史剧,知识竞赛,编历史小报,手工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古迹等等。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由于将活动教学引入课堂,过去的“填鸭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可以学而不能学的学科,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背下来”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活动教学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学中对“学生活动”的理解和设置还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学校人为规定历史课必须留出多少时间来组织学生活动的现象。通过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和观察,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1过于重视活动本身,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也可以表现为以活动为主要目的但活动为主,忽视了学习知识。目前,历史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阅读、讨论和回答问题与教师的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适当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而且,“从活动本身的分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手活动;一种是大脑活动。这两类活动虽然关系密切,但各自独立性很强,本质上差异很大,不能相互替代。”对于这方面,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能混淆。基于上述要求,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和设计学生活动时,必须根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这两类活动中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众所周知,在历史课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活动的核心部分,所以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动手活动要服务于学生的大脑,也就是思维活动的发展。在现在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很多所谓的学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有逐渐向模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这样的例子正在被作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范例推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学生所开展的活动能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而不是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还要注意的是,历史课调动学生动手活动要遵循适度原则,配合教师讲解等教学方式。老师要详细点评,深入挖掘教材,纵向联系。历史是一门非常注重一致性的学科。一味强调活动,忽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忽视讲解,同样不可取,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链的断裂。同时,这种纯粹为了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活动也流于表面,失去了有效性。2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控制力低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活动的氛围和发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活动前准备不足,无法控制课堂气氛,造成了放不下又拿不回来的尴尬局面。在课堂上,要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练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不偏离主题很难开展活动。我曾经在一所中学实习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老师规定每节课前花五分钟,学生先讲一个与这节课有关的小故事。于是,班里有些同学生动活泼,口若悬河,讲的故事引人入胜,超过五分钟。再加上其他同学总是争论不休,导致老师的课经常被占用十几分钟,当然也完成不了一节课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师自身课堂控制能力的问题,需要教师反思和提高。另外,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经常发生。有一次去听一个年轻老师的课《鸦片战争》。她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表演了一个简短的历史剧。(上接181页)(上接178页)安排两名同学做解说员,其余同学分组表演一段。这个教训被她编成了几个短剧,从林则徐给写信的场景开始,再用林则徐的叙述切换到英国大量走私鸦片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危害,接着是虎门销毁鸦片和英国入侵,直到英国到达南京下关江签订《南京条约》。从她的设想来看,这堂课确实很新颖,很吸引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准备不足,反复出错,整个课堂支离破碎。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为了让课堂教学活动在预期的轨道上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按照教师的思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知识点合理地嵌入到活动中。这样既有趣又达到灌输知识目的的活动课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3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注重娱乐性和氛围性,又要明确学生活动的目标,即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领悟知识。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要求,即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满足这两个要求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首先,所谓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备课、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活动过程,还要针对历史教材的实际,比如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和意义、历史人物的功过以及教材中涉及的其他地方。同样,以“鸦片战争”这一课为例,关于鸦片战争背景的场景设计还是不错的,兼顾了教材的重点。除了教材,还要针对学生,考虑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水平。比如,在课堂讨论中,如果教师提出了超出学生知识储备的问题,必然会导致“沉默”或“乱猜”,从而耽误教学进度,影响课堂效果。其次,所谓启发,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最简单的课堂讨论为例,老师不能过多设计学生回答“是”和“不是”这样简单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只需要学生复述课本上的一段话就能解决。这样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新思维的发展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围绕“将苏联社会经济改革的失败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其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步履蹒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等开放性、深入性问题开展活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作者支持在历史课上加强学生的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的东西很难懂,想懂还得去做。”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活动,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说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许多历史课的学生活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我们在实施“学生活动”教学模式时,往往过于注重形式的花哨,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参考文献[1]马卫东。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J].历史教学,2002(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