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
关于科技异化的含义,中国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博禄教授的观点。在他看来,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的技术活动及其技术系统转化为一种外来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作用于人类,扭曲或畸形发展人性的倾向”。
马克思生活在一个工业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机械化成为一种潮流。科技的发展在机器的使用上有明显的表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机器越来越先进,不需要技术干预。
正因为如此,机器对人的统治越来越严重。一般情况下,机器是由人操作的,这些机器也是由人生产的,但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机器控制了人,工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中,劳动的现实性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物的丧失和物的奴役。”?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人逐渐对机器等科技成果产生了一种抵触和敌意,以至于对工厂也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正如马克思在讨论异化劳动时所说:“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停止,人们就会像躲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的异化是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中的应用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是为了增殖,其他一切都要附加这个条件。资本家使用新机器不是从工人的角度出发,也不是从为社会开发新技术的角度出发,而只是从他在竞争中获得利润的角度出发。
所以,工人操作机器,以前是工人的附属品,也就是以前为工人服务的机器,现在被资本家利用,把工人牢牢地绑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岗位上,工人变成了附庸和奴隶。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科技异化”将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