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看完一部历史(400字)!!!
以前我总是很自豪的跟人说,如果我家有钱,我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说明我其实很理想,另一方面说明我其实很酷。
历史很酷,但我很肤浅。历史并不都是多姿多彩的。其实就是这么残忍。战争和暴政让它沾满了鲜血。这血已经失去了众生的眼睛。穿越历史的迷雾后,对凶残的暴徒表现出一种崇拜的神情。原来不只是美女把众生颠倒了。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明陵过道上的匾额把杀人凶手朱元璋说成是天下之主。就像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给项羽这个武力鲁莽的人一个英雄的地位,崇拜他几千年。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不仅为后来的打手们开了一个烧旧都以示武功的坏先例,也烧坏了春秋战国以来保存在咸阳的记载。一本珍贵的学术思想著作。而同样以焚烧罗马而闻名的尼罗河也是不朽的。相比之下,就不一样了,很悲哀。我不知道如何开口。
不要说黄金时代学术经典流失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焚书坑儒的始皇帝。那是另一个困惑的表情。焚书的原因是儒生建议胜政崇古,册封儿女英雄。这是儒家阿谀奉承的手段,但很不幸,他遇到了始皇帝,一个什么都向往的政治硬汉。法家的李斯经过仔细分析,提出“非博士之职。天下敢藏诗。”-不去的人。医卜种树之书——《焚书》。可见,被烧的大多是人民群众的非科学书籍。但是,在秦朝仍然有大量的百家经。其实按照当时的条件,老百姓真的能攒下很多书吗?很大程度上,藏书只是政府行为。
之所以骗儒,是因为两个道士找不到一种胜政府的仙药。他们害怕被上面指责,于是污蔑政府,逃跑了。始皇帝勃然大怒,骗了460人。他们大多数是炼金术士。但因为赢政还提到儒生在咸阳的言论是在蛊惑人心。大概是有些儒家的人在被骗中混了。
因为这两个原因,儒家们用尽了他们能想到的所有恶毒的话,把它们加到了始皇帝在政治上的胜利上。古人说三人成虎。儒家一代又一代不知疲倦地诋毁始皇帝,毁了它两千年,最后失去了后人的眼光,把政治上的胜利变成了一个拥有世间一切罪恶的大怪物。
暴政确实存在,但暴政存在于每个朝代。嬴政的开创事业只存在于秦朝。没必要背小学课本上介绍的统一货币、统一计量的统一字符。只需数一数嬴政建立的政治体系。中国以后两千年的皇帝都没有超越过。都是遗传下来的。“始皇帝”的称号真是名副其实。
在我看来,比起项羽,嬴政更有能力承担英雄的称号,更值得国人尊敬。戏剧中的霸王和演义中的关羽、赵云只能作为文学形象来欣赏。他们不应该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混为一谈。可惜,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别人的想象之上。怎么能指望用迷茫的眼神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像科学一样,阅读历史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至于我,我喜欢事物本来的样子,不管它们是好是丑。
因为啊,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着不完美。
PS:<中国人民历史大纲>。作者白杨。这本书已经读了一个多月了。我感触良多。我一直想写一篇书评。然而面对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即使有柏杨先生的精彩演绎,我还是不知道从何下笔。没有顾湘的文采,我没有闲暇。我觉得很不舒服。书评写不完。我总是咬咬牙,挤出一种读后感。
纵观人类爱情的进化史,大致可以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说文学史是人类情感史的反映,那么《红楼梦》在时代中的地位就会更加明确。就像一座拱桥,恰好跨越了古代情感史的结束和现代情感史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更加鲜明。作品中呈现的经典画面,如此全面、真实地保留了过去时代的影响,让孩子们在情感领域中品味到古代人与现代人巨大而微妙的异同。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的历史是向前进化的,就像理性的历史一样。虽然进化的轨迹如此沉重而缓慢,但一步一个脚印,一波接一波,包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突然分道扬镳。
现代人依然能从灰烬中感受到强大的力量和美好,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感受夹杂着水中望月雾中看花的疏离和分离。这个时代,超过一半的男性在择偶时会选择薛宝钗。至于疯狂而痴情的弘毅,在超过一半的女人眼里一文不值。现代人的眼泪肯定是越来越少了,黄河至少比过去少了一滴水。我不知道这是指情感上的苍凉和干旱还是精神上的快乐。人在情感上变得更加聪明多变,也更加无知狡猾。他们往往处于言不由衷、感性与理性矛盾的状态,有理想却不听理想的召唤。他们有世俗的欲望,却常常与感情背道而驰。古典情感时代的个人爱情悲剧如果来自家庭和社会,那几乎是不可调和的,但毕竟是在前进。作品尽可能地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古典情感史画上了一个多彩的句号。
泪珠滚过红楼,雕梁画栋填石,昔日富贵温婉葬于旷野葬。好在穆与石的结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试想,一旦宝和戴把男耕女织、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对宝的哥哥和林的妹妹来说,就像是另一个全新的噩梦。至于金与玉的婚姻,只不过是一张名存实亡的过期银票。看起来像死尸的夫妻生活,不就是陷入了另一种苦难的方式吗?无法忍受的生命轻烟一去不复返了。理想和现实的双重摧残,精神和肉体都赢不了。爱情成了病根,女人成了大妈,男人成了女婿,大观园里一群贵族男女成了令人惊艳的爱情玩偶。
但是,现代人未必比古人容易去。相反,他们更难保存精神上的爱。阻力不仅来自社会,更来自人心本身。看来它的愚蠢和激情还是很有潜力的。切断老问题,复杂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时代的问号就像一个九头怪。
人是万物的主宰,但有时解决一个难题需要几千年。从《红楼梦》这本书到当代文学,这近300年的时间,可能远远不是集体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人还是很迷茫,艰难的情绪状态还是一个悬念。
《红楼梦》是当时一个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文学杰作。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依然闪耀的思想正在与我们的时代渐行渐远,从书中那场不可挽回的困难断层开始,它就一直在做着这种逆向运动。
……
情感没有过时,过时的是情感方式。每个时代都有悲剧,不同的是悲剧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需要总结自己情感历史的名著,有些已经出现,有些还在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孕育。谁知道呢?未知的一切对创作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诱惑,斗争也许会以不完美的结局收场,但毕竟展开了一幅相对和谐完整的新生活画卷。
为了报答三生石旁应神使者的灌溉恩情,来生为人的绛珠仙子决定以泪洗面,以命报恩。这感人的介绍,让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古典美的伤感和感伤。绚丽美丽的风景,工整严谨的诗歌写作,无边无际的现实主义写作规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作者都将古典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2.读完水浒传
《水浒第一书记》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伯,到求爱,到辽兵大败,最后到剿灭叛军,却被汉奸谋杀的英雄故事。看完全书,脑子里只剩下两个字:忠义。
忠诚就是对祖国,对亲人,对身边的朋友尽心尽力。宋江在各种威胁利诱下依然忠于祖国,这就是忠诚;林冲的妻子,林冲被迫造反后,侮辱高俅的儿子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杀。这也是忠诚。当今社会,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忠”字,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义”字。
一个“义”字包含的内容太多了。水浒传中,108英雄是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为一个“义”字做一切;为民除暴安良,舍生忘死只为一个“义”字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但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现实生活中,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让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救人于危难。因为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甚至是用一种生活换另一种生活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舍身取义?他们不怕死吗?他们可以为正义和真理冒生命危险,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不该做,什么值得用生命去争取。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明白这一点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经被麻木吞噬,他的奋斗激情已经被冰封,但他的灵魂已经被社会上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的记得水浒英雄中有一个黑人。他做事鲁莽,脾气暴躁,经常因为琐事与人发生冲突,甚至引发命案。但他能够看到崎岖的道路,并拔出剑来帮助那些肆无忌惮的家伙。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种惊心动魄的事件,但“义”字却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忠于朋友是孝义。用公正的眼光对待陌生人或事物是一种正义感,是实践意义上的正义感。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正义的民族。日本侵华时,多少革命先烈怀着凛然的忠诚,用他们满腔的热血,誓死不屈,成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祖国。董存瑞舍命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中国人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辉煌。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上帝,但可以不相信“神圣”。目前,我们青少年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他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所以,这也是我们民族正义的根本。让我们相信这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维护这份“神圣”。4.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过去,我们有资源来治理道路”。这就是历史的意义。然而,历史是一个很难说出口的词。即使是历史学家,在触及历史的起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所以现在我说的是历史的意义。寻找海市蜃楼的基础是一种无知的行为吗?我认为,历史被列为过去的余音。目前,我们可以从历史遗迹的线索中追溯逐渐被飘带覆盖的痕迹,发掘当代意义,可以说是被忽略了。历史的车轮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个国王、政党、国家停下来。一个国王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取得了多么好的武德;一个党的优越制度是什么?一个民族优秀的血统,灿烂的文明,无私的历史,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包容和庇护。因此,不断思考历史作为一个永久命题和课题的意义,值得所有有识之士去探索和解决。
盛唐时期,魏告诫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历史不会说话,她的沉默就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兴亡的过程中明白中兴的规律,这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历史才会良性发展,避免使其陷入危亡的境地,被带入自制力。唐朝的繁荣离不开杨迪的借鉴和批判。历史的重演仿佛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长期困扰和困扰着后人。无数的史书记叙着当下或前朝的得失。一是记录一个国家的历史,二是给后来的统治者和人民留下完整的线索。有时候历史只是被人遗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较中外历史,纵向考察国家路线,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
罗常说:“分久必合,分久必合。”你没看到吗,一个王朝的兴衰总是交替的。盛世之后必有乱世,乱世之后必有大治。不知何故,它符合中国的阴阳学说。历史可以作为政治家的参考,但也只能是参考。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尽量拖延那一天...
当然,历史的意义不仅仅是避免和借鉴,我今天用老生常谈的方式重复这个论点,目的是在我们心中为历史的这种意义树立一个标杆。从历史中寻找相关的意义,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得出什么结论,哪怕是肤浅的甚至是反复的错误和疏漏,都阻挡不了我们的初衷。宽视角、多维度地把握历史,也应该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