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这个书名的故事由来是什么?
秦朝设京畿为蓟县,蓟县是杨光县的县城。汉初产生了很多诸侯,有“七国异姓”、“九国同姓”等。因此,杨光和幽州被用来指后来的北京。
直到西晋,朝廷将杨光县改为燕国,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迁回蓟县,改燕国为燕郡。此时,北京经历了颜倩、前秦、后燕和北魏,但其名称并没有太大变化。
隋朝于583年废除燕县,并于607年将幽州改为卓君县。初唐时,卓君还被称为幽州。627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第二年,安禄山,胡人,称大衍帝,以杨帆为燕京,国号“大衍”。唐朝安史之乱被平定后,重新建立幽州,归卢龙管辖。
五代初,军阀刘仁恭在燕京建立割据政权,自称燕王,于913年被后唐消灭。
公元937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与北方契丹勾结,许诺割地以换取辽太宗耶律德光的辅佐,耶律德光篡位成为后金皇帝,随后又割让十六州给契丹,尊其为“父帝”,自称“子帝”。幽州自此划归契丹。
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契丹族基础上建立的政权。916年,契丹族首领卢野阿保机统一北方各部落,建立契丹国,定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史称“帝都”。后来,卢野·阿保机登基称帝。史称辽太祖,改国名为“辽”。
938年,辽太宗将都城“帝都”改名为“上京黄林府”,并提升幽州城为“五都”之一的都城,改称“南京西晋府”,又称“燕京”。“燕京”的称号从此开始。
辽代的燕京城是“五都”中最大、最繁华的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密檐八角砖塔位于广安门北滨河路西侧的天宁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八角砖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云居寺顶部,建于辽代,为八角五层砖塔,檐密,高约9米。在砖制八角须弥之上,塔身由砖雕和莲花支撑。密檐之上的刹顶是一个宝珠。此塔是保护寺庙安全的吉祥塔,俗称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