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东吴是如何灭亡的?

280年,西晋军队入侵,吴灭亡。263年蜀国灭亡后,三国势力均衡被打破,东吴灭亡已成定局,统一的趋势无法改变。孙权于252年去世。吴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吴栋的末代皇帝孙皓。孙皓(242-284),字宗,中国三国时期(264-280在位)东吴第四代君主。他是孙贺的长子,皇太子身份被废除的第三子,东吴的末代皇帝。紧接孙浩初之后,下令人民抚恤,开仓济贫,减少宫女数量,放出宫中多余的珍禽异兽,一度被称为君主。但很快他就变得粗鲁、傲慢、暴虐、放荡,从而失去了人心。此外,他还杀了自己的户部尚书(据说他们后悔挟持孙皓,得知此事后被杀),迁都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孙皓登基后的第二年,曹魏的司马燕以禅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

孙皓曾经用鲁迅的儿子卢凯当宰相。鲁迅的次子鲁抗也被孙皓任命镇守襄阳等地的边防。他们都是吴栋著名的大臣。据官方记载,孙皓对他们的直接劝谏很不满,但因为他们家族势力强大,孙皓从来没有惩罚过他们和他们的后代。

吕凯和鲁抗分别死于269年和274年。吴失去了两位重要的大臣,政治形势变得很糟糕。不久,西晋达成攻吴的协议,于是在280年入侵南方。吴军毫无反抗之力。结果建业失陷,吴灭亡,孙皓自己也成了晋武帝的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