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春节的起源和演变
春节起源于殷商末年的大规模祭祀活动。这是当时中国最热闹、最盛大的古代传统节日。
魏晋时期就有鞭炮,当然那只是一种烧竹爆竹声的祝贺形式。
还有一个关于燃放鞭炮的童话。
传说:很久以前,在海里,住着一只可怕的怪物,名叫年年。每年除夕,它都会出来吃人或吃家禽家畜,让人苦不堪言。人们非常害怕他。除夕的前一天,一个老乞丐来到一位老太太家,向她乞讨。老太太好心地给了他一碗饭,难过地说。明天就要到了,我们肯定活不成了!”老乞丐摇摇头,看着老太太的红色衣服说:“我害怕红色和鞭炮。明天,你穿上红色的衣服,在家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年关到了,就放鞭炮避祸。”
第二天,新年到了,大家一起放鞭炮,鞭炮的声音把年吓跑了。从那以后,人们每年除夕放鞭炮,年再也没有来过。现在,人们燃放鞭炮是为了辟邪、吉祥、平安、庆祝和赚钱。
在五代的后蜀时期,春联,一种新年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被创造出来。作者考证的第一副春联应该是这样的题字“天地收余庆,节日乐。《长春》作者太子侯舒。
到了宋代,鞭炮慢慢被火药和鞭炮取代。
在明代,每年春节都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5438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批准春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这是春节从古至今的一个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