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陶渊明在《和国主簿》中写道:“方菊开姚林,宋庆严观秩,以此节贞,为霜之杰。”菊花像松树一样矗立在傲霜,它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美丽。严霜之下,菊花傲然怒放,是霜下英雄。宋代苏轼《赠刘京闻》:“荷花无遮雨,菊花犹有傲霜枝”。明代唐寅《自画墨居》:“铁骨不教秋色淡,乃覆香汗。”清代黄体元:“西风晚嫁秋傲更奇”。从此,菊花被誉为“霜降之杰”和“傲霜”。?
凌寒不朽的“气节”。菊花耐寒,凋谢后多数花落而落,成为忠义节操的象征。所以菊花又叫“振华”。屈原是第一个和菊花结缘的人。被谗言流放后,写《楚辞》寄托理想。“春兰秋菊长盛不衰”,表示清正廉洁,不入俗,不与恶势力勾结的气节。
“蓝菊”从此成为崇高正直的象征。后来,这种崇高的气节,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演变成了可贵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宋代郑思肖《寒菊》:“宁持香于枝头而死,不吹西北风。”朱的《菊花》说:“宁执香枝而死,不与秋风黄叶共舞”。都是通过赞美菊花宁愿香枯枝,也决不让风吹倒的忠义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民族气节。?
只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的“品德”。钟会《菊花赋》:“早栽晚爬君子德”,意思是菊花和别的花栽在一起,但在花凋谢后才开,寂寞不与花争,所以有君子之德。古代的君子是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称菊花为“花中君子”,固然与上述菊花的“傲视风霜,晚年御寒,天赐节操”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菊花和古代的君子一样高贵,它使群芳。清代黄山寿:“不是菊花在花丛中受宠,而是开得晚,使花开。”。
明代贾在《恋菊》中也有过精辟的论述:“红粉笑风,桃李争春,菊花不与之争;朱槿映日,葵花石榴夏开,菊花无它香。只有冷静地假装,冷静地等待时机...就是知道有一种可爱的美德,然后有一种可爱的能力。人们喜爱菊花不是因为它可爱的外表,而是因为它可爱的美德。不要用眼睛去爱,要用心去爱。”?
可见,菊花的美不是它给人带来的视觉愉悦,而是它所象征的心理满足和升华。因为这种人格明显带有儒家思想的烙印,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人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