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发展史

秦腔发展史;

1,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甘的民间歌舞。它生长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经过几代人的创造逐渐形成。从周朝开始,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因此得名。由于枣梆子是作为打击乐器使用的,所以又叫梆子腔,又因其在击节时发出梦幻般的声音,所以俗称梆子。

2.在明代万历年间的传奇抄本《碗莲》中,有一段文字表明歌词是在西秦戏两个罪犯的唱腔中唱出的,而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不仅在当时或以前形成,而且还流传到了其他地方。清代是秦腔的鼎盛时期。

3.秦腔的全盛时期是在乾隆时期。这一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秦腔社,仅xi安就有富宝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36个秦腔社。康熙四十四年前后出现的张的《秦腔论》、颜昌明的《秦云传》、吴昌元的《蓝燕传》,都是颇有影响的秦腔研究著作。

4.1912年,陕西易俗社在xi安成立,宗旨是移风易俗。它在秦腔、音乐演唱、表演艺术、导演和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并编辑了大量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

5.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艺术家大胆探索,展现革命现实生活,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

6.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建立了县级以上的专业秦腔剧团,到80年代初,秦腔剧团已有300多个。

百度百科-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