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馆建筑布局

万佛寺位于成都西门外的金童桥。据说它建于东汉的颜夕(公元158-167)。它是成都著名的古刹。从南朝到明朝,香火延续了一千多年。据文献和出土造像铭文记载,万佛寺南朝时名安普寺,唐代名精忠寺,宋代改名静音寺,明代名万佛寺,明末毁于兵。

万佛寺遗址自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出土以来,先后四次出土大量石雕,约200件。其中,两次出土的造像大部分被四川博物馆收藏,包括佛像、菩萨像、造像碑、造像龛、艺妓像和各种建筑构件。其出土的南梁造像(公元420-589年)刻有明确的年代,是研究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万佛寺的石雕在四川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题材丰富,布局复杂完整,雕刻精美绝伦。其多件精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列入各类画册。我们从万佛寺的藏品中挑选了一些精美的石雕,还挑选了几件在我省其他地区出土的石雕进行展览,以满足群众对佛教艺术的需求,这是成都万佛寺石雕百余年来首次出土,会让你领略到佛教艺术的魅力,陶瓷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子。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成果之一,是泥与火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1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陶器。至夏商代瓷器萌芽,成熟瓷器烧制于汉代。至今,陶瓷仍与我们朝夕相处,丰富和美化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瓷器曾经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辉煌的“使者”,以至于英文单词“China”成为中国的象征和同义词。

巴蜀陶瓷的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从大溪古朴的彩陶、汉代的传神陶器、宋代的彩塑俑,到独具特色的青羊宫窑、琼瑶窑、玉堂窑、广元窑、慈峰窑、琉璃厂窑,无不展现出巴蜀陶瓷自然质朴的魅力。她虽然没有官窑瓷器那么精致奢华,却体现了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琼瑶的彩点、点画、彩绘,拓展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天地,久负盛名的省油灯堪称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发明。还有中国其他窑系的作品集,诗情画意,宛若美酒;玉、银、冰,讲述着中国古代瓷器的美丽故事。

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敲开陶瓷艺术的大门,领略她的各种风情!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

四川的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传统。自唐代以来,京都等地的一些画家追随玄宗和唐僖宗以避乱,为四川的书画艺术带来了繁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到“蜀道偏僻,画师比四方更绝”。据《宜州书画名人录》记载,从唐(公元758年)到宋乾德(公元967年),从清初到民国(公元1736年到公元1046年),四川境内共有1100多位外国书画名人。抗战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再次掀起了现代艺术的大潮。

这里展出的精品书画藏品,虽然琳琅满目,但也能领略到中国书画的灿烂文化传统,其特色让人流连忘返。20世纪是四川历史上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100年,其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大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舞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一些最难忘的片段,献给观众。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三个史实: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川护路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军长征过四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腾飞四川”。通过近300幅资料照片和200多件历史文物,再现了近百年来四川人民的奋斗史,展现了四川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华复兴而不屈不挠奋斗的崇高精神。

温故而知新,学古而知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四川人民一定能够继承革命传统,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风起云飞,织女归海故乡,勇者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之歌。著名画家张善子、张大千先生分别以《大风之歌》和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张大丰的名字为自己的画馆命名为“大风堂”。张昆仲不负盛名,为20世纪画坛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千先生的神仙寿命是85岁,他做艺术家已经70多年了。他一生励精图治,溯先贤,游名山,铸古今画,作画三万余帧。工笔写意皆在仙境,山水、人物、花鸟皆灵动。其优美典雅的用笔,沉湎于泼墨色彩的魅力,令中西文人神往。他的才华、勤奋、胆识、阅历都是人所不及的,就像徐悲鸿先生说的“张大千是五百年第一人!”。

四川博物馆对大千先生画作的收藏也很丰富,尤其是临摹敦煌壁画。随着你的眼睛和耳朵的流动,那些宏伟的系统,层层清晰的墨水和精致的玉玺,一件件往事将带你进入一个非凡的世界。藏传佛教是7世纪由印度和中国传入西藏的一种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佛教。经过三个多世纪与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碰撞和相互吸收,逐渐本土化。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藏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尼玛、萨迦、噶举、格鲁四大教派和一些小教派。这些小教派后来有的自行消失,有的并入了主教派。其中,觉囊派至今依然存在,活跃在今天四川、甘肃的藏区。在其发展过程中,苯教逐渐成为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对藏族人民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已经渗透到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习俗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国藏族广泛信仰的宗教。通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传入我国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地。

四川是中国第二大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馆收藏了非常丰富的藏传佛教文物。这些文物全面反映了1000多年来佛教文化在藏区的传播和发展。我们挑选了一些精品进行专题展览。几乎所有这些文物都是第一次公开展出。它们不仅会让你赞叹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还会给你带来美的享受。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在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集权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疆域的扩大,汉代的陶艺是生长在这个时代沃土上的一朵奇葩。

以画像石、画像砖和陶塑艺术为代表的汉代陶石艺术,是当时“厚葬”习俗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西汉中后期,重葬之风盛行,为大量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创造了条件。

四川盆地开发较早。秦统一巴蜀后,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迅速传播,汉代四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文翁的兴学使四川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稳定富饶的四川,自然成为陶石艺术流行的重要地区。从西汉中后期开始,盛行于东汉,最迟至蜀汉初年。不仅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其画像风格具有地方特色。

东汉道教神仙思想的盛行,对汉代的丧葬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相信“灵魂不死”和“死后升天”。汉代陶石艺术中没有生命死亡的影子,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作品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造型技巧还是雕刻手法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不仅在汉代社会生活、精神信仰和道德观念的研究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叫做青铜。作为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1600年左右,巴蜀青铜器在与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青铜文化。中国的经典文献数不胜数,但关于巴蜀历史的记载却很少。所以古巴蜀历史混乱,众说纷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如新繁水观音、巴县孙东大坝、赵华宝轮园、彭州竹瓦街、成都阳子山、成都百花潭、重庆涪陵小天池、新都马家巷、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茂县、宣汉县等。此外,与四川毗邻的湖北汉中、宝鸡、宜昌等周边省区也发现了具有巴蜀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为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证明在广袤的四川盆地,大约三四千年前,蜀人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古国,后来又与巴人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巴蜀青铜文化,代表了巴蜀古文明的最高成就。

当我们默默地站在巴蜀先民留下的珍贵遗产面前,不禁感叹,先民在创造自己文化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汲取商周文化精髓的胸怀和智慧;我们不能不佩服先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创造了浪漫青铜艺术界的辉煌。

这里展出的只是四川博物馆收藏的一部分青铜器。它的神秘和陌生会告诉你过去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