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历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姓名仅指公民的姓和名。
每一个凡人都要有姓和名,这既是人们进入社会的首要信息,也是人们传递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姓和名,而我们的姓和名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成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名”。而中国古代一开始就不用名字,而是先有姓、姓,再有名、字、谥号。古代人在生活中有很多名字,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的用途,有不同的含义。
“姓”字有左右结构,左边是从“女”到“生”,右边是从“女”。母系社会,孩子只认识妈妈,不认识爸爸。母姓是唯一能由后人决定的尊号,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说:“古无三刚六纪,而民知之。”姓氏”是一个集合名词,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或者是一个大家庭中更接近某种血缘关系的部分。
氏族只在汉代以前独立存在。它是姓氏的一个分支,是宗族号,宗族的所有成员都以这个宗族号为姓。
“名字”是指带有个人品牌的个人符号。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婴儿出生一百天后,由父亲决定“名字”。据《礼记》记载,这一天,母亲和保姆带着婴儿来到大殿见父亲,父亲郑重地握着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字定下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带回里屋,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知了亲戚。这位父亲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朋友,并上报给当地州长进行入籍登记。所以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虽然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没有了,但是给孩子“百岁”的习俗依然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