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烧海棠(杭州段)属于哪里?
小烧海棠(杭州段)位于杭州市滨江区和萧山区,可追溯到明清时期。
小邵古海堤位于钱塘江左岸,西起萧山西兴,东至上虞。它在唐代曾被称为海堤。全长116.85km,除去山体,海堤长103km。明清时期,西江塘、北海塘、后海塘、东江塘按位置由西向东划分,以西兴、瓜沥、宋家为界。
其中,小烧海棠(杭州段)分为两段,从西兴永兴门开始。一条向南经长河、浦沿、燕文、乔伊、临浦,止于进化镇麻溪坝,即西江塘,全长31.25km。另一条经北干、新街、新塘、衙前、瓜沥、益农与绍兴后海塘相连,称为北海塘,全长41.44km。这就是保护了萧山人千百年的两个“米桶扣”。
古代海堤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有零星海堤。码头东麓的石塘最早记载于《越绝书》,可以说是北海塘的前身。当时是用来为岳建造和停泊军船的。东晋以后,海堤建设如火如荼。自汉唐以来,历代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加固堤防,抵御海潮。
但潮汐巨大,历史上的海堤屡建屡毁。西江塘和北海塘的破坏可以说是小烧海棠中最频繁的。前者多为洪水顶托所致,后者多为异常风暴或池塘前沙滩塌陷所致,池塘不抗强潮冲击。从南宋到清光绪年间的690多年间,海堤多次坍塌,北海池被海啸破坏多达40次。
在明清时期,西江塘也经历了10多次重大建设。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西江塘修建了石塘,大大提高了防御洪水的能力。甘龙还下令在北海塘附近修建堡屋驻军,专门修筑、劫掠和修复塘堤。
民国时期设立小邵讲堂管理处。建国后,由钱塘江管理局小邵工程办公室负责管理,县区配合。通常,它是在当地的城镇和村庄中培养和实施的。1966后,在加固后的海堤大堤外进行大规模围垦,海堤顶部开始修路。
如今,西江塘和北海塘已成为保护塘和历史遗迹。但作为萧山的两大石塘,它们依然屹立,承载着萧山人的安危,安详地躺在钱塘江和浦阳江西岸。
2017 10 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