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南桥为什么叫南桥?它的历史传说和童话故事。

南桥原名“普济桥”,多次受损。1958被洪水冲走后,于1959重建,改名为“南桥”。现有南桥1979由冠县* * *城建委主持修建,三座阔桥,牌楼式三檐桥门厅,屋顶为瓦当。

传奇故事:

南桥的前身叫“嗡嗡桥”。

传说铜锣河上原来的桥是用木棍搭建的,非常简陋。车马在桥上发出“嗡嗡”的声音,故名。

原来,镇上有个叫郑达的挑水工,常年在桥下挑水。当他看到这座桥已经被洪水冲弯了,人们在上面行走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他有了修桥的想法。

结果他起早贪黑,节衣缩食,攒了几千块钱。

临死的时候,委托人请来一位当地的先生,让他用自己一辈子挑水攒下的钱,重新修建嗡嗡桥。

扩展数据:

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鲁保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余银设计建造了一座木桥,命名为“普济桥”。

1925处改建,桥面加宽。

1933年淠河大战爆发,木桥中洞被拆。战后修复时,加了一个寨子门。

该桥长约133米,共4排5孔。它白天开放,晚上关闭。

1958,桥梁被洪水冲毁。改建时,将木桥桩改为混凝土墩,并增加了牌坊形的桥门。仍为5孔,长45米,宽10米,正式命名为“南桥”。

1979改建,加高桥体及通道,仍5孔。

这座桥是一根钢筋混凝土柱,配有木梁和混凝土桥面。桥头加桥亭、石阶、花坛,桥身雕梁画栋,桥廊饰诗画。

它既保持了古桥的风貌,又有精美的建筑艺术,是都江堰市的一个旅游景点。

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纳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