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旗袍的发展与演变。
1人为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然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环境,其中人文因素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文因素作为我们的精神反应,从根本上控制着物质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我们需要的生理需求受到一些人文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体工程学、文化、心理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在设计(尤其是服装设计)中的选择。
服装不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它能满足我们人类的需求不仅仅是靠它漂亮的外观,还有它的舒适性。作为中国传统服装的代表,旗袍的设计和发展是我们祖先在服装设计中合理应用人文因素的成功范例。物质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慰藉,服装与人有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设计才能成功。这就是旗袍成为中国女装骄傲的原因。
2旗袍设计史上的人文因素分析
2.1旗袍发展史
旗袍作为袍族的一员,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其实深衣和长袍还是有相当区别的。前者是上下分的,效果相当于把大衣的上下裙边连在一起。长袍和衣服并驾齐驱,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衣的意义。后来,长袍和衣服逐渐被接受为一种稳定的服装风格,它与上衣和下衣齐头并进。长袍从汉代起就被用于宫廷服饰,其样式一代比一代有所变化。汉代的深衣长袍,唐代的圆领长袍,明代的直袍,都是典型的宽体长袍。袍服因此代表了不从事生产的上流社会人士和知识分子的一种休闲生活。服装上的宽大束腰、大袍、富贵飘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服饰文明的象征。
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龙袍一般都比较紧窄,有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的活动。这类衣服多采用左袖口窄袖,长袍比较合适。历史上,汉族人曾多次采用这种窄身的袍服样式,而我们现代流行的旗袍,源于16世纪中叶满族妇女的民族服饰。清朝入主中原,巩固政权后,清朝统治者开始强制推行服饰制度改革,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换装浪潮。至此,传统的冠服被取缔,袍服出现,以服饰同化汉人。到了清末,满汉妇女的着装风格悄然交融,使得双方的着装差异越来越小,成为旗袍在全国流行的前奏。
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扫清了政治障碍。西式中国服装熙熙攘攘,纷繁复杂。旧式的旗袍被抛弃,新旗袍在乱世开始成型。此时的服装趋于简约,色调尽量典雅,强调女性的自然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鼎盛时期,基本廓形已经达到成熟。1930年代后期,改良后的旗袍在结构上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加合体。旗袍虽脱胎于清朝的女子长袍,但又不同于旧制,成为中国现代女性的标准着装,融合了中西服饰特色,并延续至今。
2.2旗袍的人体工程学分析
传统旗袍的形制,最初是清朝顺治年间,北京建都时八旗妇女所穿的长衫。因为当时的审美需求满足了生存的需要,又受封建礼法的限制,一是为了便于穿制服的妇女在马背上驰骋和战斗,她们的衣服挺拔坚硬,下摆宽大,无腰,袖子窄,外形肥胖;安定下来后,因为社会开始安定下来,不再需要女性乘坐军马狩猎。此时的旗袍宽大宽大,造型线条挺拔硬朗,直抵脚踝,高领遮住脸颊,触及耳垂,袍的领子、袖子、翻领、贴边都有多个宽滚边,目的是耐磨。满汉民族的文化交融导致旗袍的装饰中引入刺绣,整件礼服以蕾丝装饰,在视觉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但其审美特征仍是建立在清代封建统治者病态的欣赏水平上,没有显露出人体的自然美,旗袍造型硬朗挺拔,强调服装花纹而非人体曲线。虽然衣服是在人体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人体并不能最终决定衣服的款式;封建思想禁锢了女性,使得旗袍的设计和制作没有完全基于女性身体造型的特点,是对女性自由的剥夺。
到了现代,受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功能性要求日益突出。旗袍服装开始强调人体线条的表达,注重人体臀部和胸部的表达,收紧腰部,做出修饰的曲线造型,提供以人为本的审美意识。美学造型改变了胸腰臀挺拔硬朗的习惯,剪裁衣服贴合身材,采用黄金比例定位。在强调与女性身体曲线重合的同时,一扫清代装饰。
2.3旗袍的文化内涵
美感的产生是在重复的审美活动中反复满足,满足后的延续产生审美文化。衣服纯粹是外在的东西,这种美有选择的权利,是人为文化的外在体现。文化内容是内涵,服装的造型和色彩是外延。服装的文化属性给了爱美的人创造美的理论依据。
旗袍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民族文化内涵。它适度强调女性的“S”曲线,以自然简约的造型风格体现服装中每个人的品质,庄重、典雅、端庄,成为出席庄重场合的最佳腐蚀。而现代旗袍是对人体的温柔解放。旗袍的立体造型既适合中国女性的身体特征,又符合中国人普遍的审美倾向,体现了独特的东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旗袍线条简洁流畅,婀娜含蓄,讲究“遮”而“露”,使其更具魅力,使女性的双腿第一次沐浴在阳光下,使自然美被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它展现了人的外在美,舒展了人的内心世界,当然也展现了人自身的气质。衣服穿在人体表面,但凝结在衣服里的文化技术含量,对调动和挖掘人的潜在资质有着重要作用。旗袍出现在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入了新文化和新思想。所以作为中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服饰文化的体现,是可以引领时代的。
2.4旗袍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现代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女装。它是由中国对西方服装样式的不断改进而定型的,但这一过程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需求下完成的。清代旗袍的流行是封建专制的结果。当时的社会需要一种统一的服饰来完成政治统治者在文化上统一中原的目标。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扫清了政治障碍。西式旗袍熙熙攘攘,纷繁复杂,旧式旗袍被抛弃,新式旗袍在乱世中初具规模。当时由于中国刚刚摆脱封建专制的束缚,人们的自由得到了释放,人们对西方的东西(包括服装)有了新鲜感。于是在慢慢接受西方事物的过程中,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将旗袍与外国流行服饰相结合,形成了民国时期依然流行的大码旗袍。这种崇洋媚外思想在当时的流行,源于几千年来封建思想对人的禁锢;即便如此,中国人也不可能从心理上完全放弃传统服饰的造型,于是出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流行时代的旗袍优美造型。在现代,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旗袍本身的独特魅力,许多女性仍然选择旗袍作为展示其优美曲线的最佳着装。穿上它,不仅能更好地体现东方女性的婀娜身姿和优雅端庄的风度,还能表现出对出席场合和主人的尊重,同时也彰显出独特不凡的个性特征。所有这些优点使旗袍成为中国现代传统服装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