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史上最严重的“限电”催生了新的机遇。下一个“化工业毛”已经起航。
a股又破了一个历史记录。
2065438年5月8日至2005年7月8日,沪深两市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
截至2021年9月24日,a股连续46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似乎还能继续创造历史。
趋势风起云涌,投资者期待市场重回4000点多年,期待证券成为最重要的投资品种。这一幕可能并不遥远。
回顾a股近几年的表现,破纪录的最大功臣是周期性行业。
钢铁煤炭有色化工都是风生水起,整个a股甚至一度掀起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热潮。
要说原因,离不开疯狂的商品。
在全球经济周期的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规模的暴涨导致原材料上游企业的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传导到股票市场,也推动了周期性行业的股价上涨。
其实这正好说明了原因。
中国循环产业的核心硬逻辑其实来自于碳中和。
「能耗双控」为什么这些省份都要限电?
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煤炭、钢铁等传统循环产业的污染普遍较高,不是违背碳中和的大方向吗?它如何从碳中和中受益?
这里必须要知道的是,碳中和不可能一蹴而就,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逐渐壮大的同时,仍然需要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来维持能源系统的正常运转。
钢铁有色等周期性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环保标准的产能才能留下来,大量落后产能会被迅速淘汰。
周期行业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各自领域的龙头。随着落后产能的出清,议价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业绩突飞猛进。
但这加剧了能源和产能的矛盾。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1上半年分地区能源消费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源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形势严峻。
煤炭是今年涨幅最大的周期性品种。8月中旬以来,动力煤期货价格仅1个月涨幅就高达50%,沿海八省电厂煤炭库存快速下降,可用天数降至仅10天,非常危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表示,今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长超过10%,大大超过此前6%至7%的需求增长预期。
我国火力发电占比超过70%,仍是我国发电的核心类型。电力需求的增加直接导致煤电价格的持续上涨。
随后,多地出台严厉政策限电停产,堪称史上最严。
比如江西、江苏等地调整电价机制,内蒙古、青海等地实施限电政策,陕西、新疆等地提出工业品产量上限,浙江等地安排集中检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焦煤、粗钢、水泥产量同比大幅下降,铝产量也环比收缩。
化工、电解铝、水泥等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价格相应上涨。
“能耗双控”是最近资本市场的热词。了解能源消耗的双重控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最近的一系列措施。
顾名思义,能源消费双控是指同时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和强度,具体措施可以体现在限电和限产上。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提高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度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能源消费双控度,助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能耗双控”的全面推进,进一步限制了各周期性行业的产品产能。但由于需求端不受限制,相关产品价格再次上涨似乎是必然的。
总的来说,核心逻辑是碳中和开始全面限产,周期行业优质产能包揽所有赢家。
限电之下,危有机普通制造业必须升级新一代“化工毛”,蓄势待发。
中国的制造业必须升级,否则就是赔钱赚吆喝。
这次限电对一些企业影响很大。
据了解,9月22日,西大门、盈峰股份、ST成兴、华晨、天元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限电限产对公司的具体影响。
绍兴一家印染厂的老板说:“前一天下午我们印染厂还有布。临时要求晚上停产后,只能把布从缸里拿出来。以前限产会提前通知,我们也有时间准备,但这次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另一家印染厂老板说,这个时候生产的针织面料是做秋装用的,尤其是9月下旬订单相对较多的时候,客户会大量进货,到月底突然停产,会损失几百万的订单。
一些企业受到了冲击,而另一些企业则受益于能源消耗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控制。
危险和机遇并存。
新能源、电网、基础资源头部企业再度走俏。
在整个周期行业中,钢铁、煤炭、有色等大家都比较熟悉,而石油石化行业相对被忽略。
石化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对新项目的审批非常严格,现有的优质产能日益稀缺。
纵观整个产业链,有一家公司拥有两种世界上最大的产能,并且还在悄悄扩大生产,力争成为又一个“化工行业龙头”。
这是齐翔腾达,他也是山东人,在万华化工公司工作。
齐翔腾达成立于2002年,2010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是整个C4产业链的龙头,其相关产品产业链是中国C4产业链最全的企业。
C4是一种石化产品,化学式中含有四个碳原子。
2021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5亿元,同比增长79.1%;归母净利润654.38+0.47亿元,同比增长208.9%,直接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在转型时期,部分企业能够把握住机遇,逆势增长,归功于提前布局和消除原材料波动的能力。不要抱怨,努力工作。
启翔属于布局较早的。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
2021上半年甲乙酮和顺酐毛利分别为3亿元和8.22亿元,占总毛利的45.6%。其他化工业务毛利1103万元,同比增长101091%,占总毛利的44.84%,同比增长35.32个百分点。
这另一项化工业务很可能就是公司已经投产的NBR乳胶项目和MMA项目。
2021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3.9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呈持续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NBR乳胶项目和MMA项目建成投产以及主要产品价格上涨。
在净利率方面,齐翔腾达上半年也创下了近6年来的新高,达到8.63%,同比上升3.53个百分点,体现了公司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下降后保持了稳步提升。
2015年公司ROE只有4%,之后ROE中枢水平持续提升。近几年ROE水平稳定在10%左右,2021上半年年化ROE增长至28.43%,创10以来新高。
能源和产业双重转型下,哪些企业值得期待?
在能耗双重管控的挑战下,引领转型的头部企业才是真正的支柱。
以启翔腾达为例。公司所属行业为石化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会受到下游需求周期性波动和产能供给周期性增加的影响,其阶段性盈利能力也会受到上游原材料(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的影响。
在行业需求良好的情况下,容易带来高成本产能的扩张和新增产能,从而影响未来的供需形势。另外,产品的运输半径大,不同地区甚至国外的企业都会对行业的供需产生影响。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受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毛利率波动较大,但这家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提升。
为什么公司在同行业中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地理位置带来的产品成本优势。
一般来说,建厂有三个原则:
2.规模经济的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体甲乙酮装置,设计产能654.38+0.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建成年产20万吨顺酐装置,在国内市场的业务份额达到30%以上,占国内出口份额的50%以上。
2021年6月,公司公告建设8万吨甲乙酮生产线,投产后甲乙酮产能增加40%以上。2021年3月,公告拟新建顺酐产能20万吨。建成投产后,产能将增长100%,公司基础业务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作为全球甲乙酮和顺酐的龙头企业,公司在世界甲乙酮和顺酐市场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与其他规模较小的甲乙酮和马来酸酐制造商相比,该公司具有强大的规模经济和议价能力。
此外,新建的20万吨/年丁腈橡胶胶乳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丁腈橡胶胶乳装置。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制造商。
20万吨/年MMA装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3.产业链延伸长,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强。
公司产业链以C4原料为主要原料加工方向,C4下游产品包括甲乙酮、丁二烯、异戊醇、甲基叔丁基醚、叔丁醇、顺酐、异辛烷等产品,几乎涵盖了C4深加工领域的下游主流加工方向。
产业链延伸时间长,产品精细化率较普通C4深加工企业明显提高,终端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不同,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强。
另一方面,近年来,顺酐的下游应用不断发展,总需求也在逐步增加。随着“限塑令”在国内的逐步实施,生产PBS、PBAT等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厂家与日俱增,这将极大地带动顺酐作为上游原料的需求。
从拟建设的项目产业来看,公司正逐步从碳四产业向碳三产业拓展,预计未来在轻烃深加工领域会有更大的力度和宽度。
产能方面,公司现有甲乙酮、顺酐、丁腈胶乳、MMA产能合计78万吨。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齐翔腾达所有产品总产能预计达到206万吨,将达到原产能的260%。
考虑到行业景气度,顺酐、甲乙酮等产品量价齐升,未来一年内新增产能陆续投产,可能有望再造一个齐翔腾达。
全面推进碳中和、二氧化碳峰值排放,是国家和人类生存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能的淘汰是不可逆的,发展新的产能是大势所趋。
我们期待各种岩石,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压舱石。
钢毛,无疑宝武集团和药毛,让人想起恒瑞等公司。当提到“化工毛”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化工。
在细分领域,又有一家公司在挑战化工龙头的地位,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值得期待。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