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汉书》有什么异同?

《史记》与《汉书》异同比较

一、文体与内容的比较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称《史记》纪传体省、纪传体省传、书志、世家、传记,比《史记》更整齐统一。

第一,《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史实,丰富了笔记的内容。《汉书》更详细具体地记录了汉代的法规制度,收集了更多的经验,增加了许多故事和史实。

其次,班固对《史记》的内容和内容做了一些调整。与《汉书》相比,减少了几个传记,对《史记》记载的内容做了一些移植和删减。《汉书》增加了刑法记载、五行记载、地理记载和艺术记载。《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记述了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一些具体的法规。地理志记载了当时郡县、国家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户数,关于土特产、经济发展、民情风俗的记载更是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学术流派的起源,记录了流传于世的书籍。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

第三,《汉书》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扩大了史学的范围,填补了《史记》的不足。《汉书》中的“十记”是以《史记》中的“八书”为基础的。

第二,观念的比较

第一,《汉书》的封建正统性强于《史记》。《史记》的编纂重在“通古今之变而研天人”,班固的《汉书》重在“融其行,绕五经而通上下”。司马迁能够跳出历史来看待历史,能够用这样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写历史的意义,看到历史的变化和发展,而班固维护汉朝的正统思想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汉书》试图为汉朝的合理性辩护。其次,班固非常自觉地以汉朝大臣自居,出现了很多“我是中国学者”之类的话,而且避开了明帝的纬度,表现出对汉朝的过分尊重。《史记》也有尊汉之意,但较弱。第三,《汉书》对下层民众的态度与《史记》大相径庭。班固再次指责司马迁,认为司马迁所称赞的贾珠等人“心胸狭窄,窃夺杀人权,其罪不能再罚”,与司马迁的观点完全相反。最后,《汉书》虽然对统治集团的虚伪、残酷、颓废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但远不如《史记》广泛、深刻、尖锐、透彻。

第二,《史记》有强烈的反天迷信思想,《汉书》有崇天迷信的内容。《史记》中怀疑和否定“天”的思想在《伯夷列传》、《河曲书》、《儒林外史》中都有所体现。相比之下,《汉书》就大大退步了。

第三,《货殖传》和《游侠传》最能体现《史记》和《汉书》的思想差异。同样论述了仁、义、德的产生。《史记》和《汉书》都引用《管子》,而司马迁则强调经济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相比之下,班固所谓的“欲少则俭,欲富则强”就是迂腐的道德说教。对于游侠,司马迁倾注情感,由衷敬佩。班固固守封建道德,对游侠少有同情。

《史记》和《汉书》都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写的,都具有历史学家的记录精神和正义感。因此,两部史书都赞美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两部史书对封建王朝的政治黑暗、帝王的放荡、权奸的昏庸、外戚的飞扬跋扈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但是,无论是褒贬,《汉书》都远不如《史记》那样博大精深。这不仅是因为《史记》是私人版本,而且《汉书》是官方版本。还要看作者的想法。司马迁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进步历史观的伟大思想家,班固是一位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的儒家。

第三,风格比较

本文从情感色彩、叙事方法、人物塑造、语言表达四个方面对两本书进行了比较。

第一,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能严格遵守史家“不求美,不藏恶”的原则,表现出史家的文章道德。《史记》中的爱恨情仇是相当主观的,而《汉书》往往成为客观的叙事。

第二,《史记》擅长叙事,笔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史记可以用事物来塑造,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采取相应的表现手法。

第三,《史记》和《汉书》作为汉代的两部经典传记性历史著作,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还将消逝的历史变成了生动的画面,能够使人们回到历史现场,身临其境。但《汉书》人物成就略逊于《史记》。《史记》中的许多篇章真实地描述了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史记》总是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暴力的场面、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而《汉书》中有的省略,有的删节,影响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总的来说,《汉书》中的人物没有《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所以文学性不如《史记》。

第四,《史记》和《汉书》的语言风格也大相径庭。《史记》的语言充满了感情,豪放、凝练、生动,完全是作家的语言。《汉书》以其简洁、典雅、规范、准确、韵味悠长而成为史家语言的典范。《史记》的浪漫风格清新、不拘小节、不迂腐。而《汉书》喜欢用古文字,比较难读。顾杨万里说“司马迁是李太白,班固是杜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