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坝乡历史

今天的廊坊市政府的前身是原河北省天津行政公署。但是,廊坊的历史,仅仅从天津地区行政公署是解释不清楚的。在此之前,廊坊自古属于颜地,汉代属于杨光县和榆阳县。唐属幽州,河北道;袁属京畿,中枢省;明属直隶;清属直隶顺天府。雍正年间,顺天府设置了四个飞虎堂。安次、廊坊以南六县属北京南路,三河、香河县属北京东路。中华民国属于京兆特区;解放初属河北省通州区。65438至0955,河北省通州市改为通县,划归北京市管辖,廊坊改为河北省天津地区。1973年,河北省天津市将武清等五县划归天津市管辖,天津市行政公署迁至迁安分县廊坊镇;1981年,河北省天津市更名为廊坊市,廊坊镇升格为县级廊坊。1989年,廊坊地区与廊坊市合并,撤销县级廊坊市,设立县级安次区。合并后,设立地级廊坊市。2000年,安次区分离为县级广阳区。如今的廊坊市是一个地级市,由安次区、广阳区、县级三河市、霸州市、香河县、固安县、永清县、文安县、大城县、大厂回族自治县10个县级单位组成。(上世纪60年代,固安曾属于保定地区;北三县曾属唐山地区)。

廊坊的行政隶属关系多次发生变化,尤其是解放后。我不知道廊坊是不是全国行政区划变动最多的城市,但至少是最多的之一。目前,廊坊所辖县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分属京津冀三个省级单位,通州、天津、廊坊/廊坊、保定、唐山五个地级单位。

廊坊辖区由于历史原因分为两部分。廊坊北三县是中国最大的省际飞地,被京津包围,与河北主体分离。只有廊坊城南与河北主体相连,却隔着永定河。我一直不太清楚为什么永定河南北口音在安次县差别很大。永定河以北的城区和北部三县属于北京官话区。南方属于陆机方言区,安次南八乡口音和我在河北农业大学认识的一个唐山同学很像,但他不是纯正的唐山口音。

“廊坊”一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郎发寺”,一个是“廊坊助理”。我觉得后者更可信。北宋宰相吕端是安次人,他的父亲吕雉拜侍郎。安次县吕雉住宅简称“侍郎室”。京山火车站设立时,站名写成“廊坊”;解放后写成“廊坊”。

廊坊近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次是1898年京山铁路(北京-山海关)在廊坊的修建,成为廊坊近代发展的开端。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沿京山线入侵北京。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廊坊到洛法的铁路沿线,廊坊一次重要的义和团胜利发生在廊坊火车站附近。如今,在廊坊老火车站以西的菜斗庄村,有一个土墩高的平台,据说是当年义和团练兵和表演的总平台。这是“廊坊”这个词第一次与中国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次是在1951年,安次县建立廊坊镇。原安次县被永定河淹没,县政府迁至廊坊镇,廊坊成为县级行政中心。第三次是1973,当时天津行署从天津迁到廊坊镇(杨柳青镇天津行署时嘉院原设在杨柳青博物馆,后来行署迁到天津),廊坊成为地级行政中心。1981,廊坊镇升格为县级廊坊市,廊坊真正成为一个市。65438年至0989年,国家实行撤市并县新政,廊坊与原县级廊坊合并,廊坊升格为地级市。

廊坊能成为地级行政中心,我觉得地理位置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在廊坊成为天津行署驻地之前,廊坊/安次并不比廊坊下辖的其他县大多少,尤其是八县的方胜镇,是50年代天津三大镇之一(杨柳青、汉沽、方胜,另外两个现在是天津的西青区、汉沽区)。当时天津行署专员多为巴县人,可见巴县是天津/廊坊地委最好的驻地。而且八仙和天津的关系更近。八仙的方胜离天津最近,只有二三十公里,比燕郊和北京还要近(虽然天津的影响力没有北京大)。廊坊只是县城20年。但地处京津沿线中点的优势给了廊坊一个机会,并依靠它成为真正的城市。

廊坊是河北省第十个地级市,所以廊坊身份证的代码是1310,安次区是131001,广阳区是131002。一般来说,市政府所在的区应该编号为065438。廊坊的电话区号是0316,河北省从北到南排列电话区号。廊坊的邮政编码是065000,但在1995之前是北京局的102800。

廊坊最特别的是地理位置,它位于北京和天津之间。廊坊在北京西北40公里,天津东南60公里。廊坊市区北接北京市通州区,西接北京市大兴区,东临天津市武清区,南接河北省永清县。在廊坊,有一句话叫“进京守半小时,下海一小时”。当然这是对廊坊的褒奖,但也能看出廊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廊坊境内有102、103、104/105、106国道。京山线、秦镜线、大秦线、京九线、巴金线等干线铁路;京津塘、京沈、津保以及在建的京津塘南、卓朗/兰密、京冀、京开、巴郎等高速公路。北京几乎三分之二的对外交通都经过廊坊。

廊坊市区人口约40万,居河北11第八位,排在石、唐、汉、张、宝、秦、邢之后。廊坊地区总人口和面积是河北11市最少的。作为一个城市最晚,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城市,廊坊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值得深思。这不能简单的描述为地理优势。如果只是因为地理位置好,那廊坊为什么在90年代之前还停留在大县的阶段?

看过一篇关于廊坊特色的文章,作者总结了三条:

1首先是管道局,然后是廊坊市。的确,石油管道局为廊坊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70年代初,国家成立石油管道局,65438+万石油人落户廊坊镇。廊坊东部作为管道局用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廊坊城市建设最好的部分。管道局作为最大的直属单位,有自己的学校、医院、俱乐部、研究所、少年宫等设施,明显优于廊坊90年代以前的同类市政设施。现在管道局参与了新廊坊的建设,涉足房地产行业,建设了康乐花园、国际花园等一批新小区。管道局让廊坊有了一个带中文前缀的单位,从此廊坊摆脱了纯地方性,有了一个代表全国的机关。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人让廊坊丰富多彩。

2.廊坊外地车多。因为廊坊交通区位重要,道路发达,占据了北京对外交通的咽喉,所以很多进京的外地车辆都经过廊坊;再有就是临近京津,让廊坊和京津有了同城的便利。廊坊的私家车基本都是北京牌照,所以不清楚街上跑的车是不是本地的。在廊坊北部靠近京津塘高速和开发区的路上,大部分车都是北京牌照,只有少部分车是廊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的牌照,甚至还有上海、江苏、广东等南方的车,新疆、青海等西部的车。这还不算冀O、冀A、冀b的河北列车。

3.廊坊现在是最有名的大学城。事实上,大学城现在已经成为媒体大肆炒作的工具,无论褒贬都过于偏激。有人说廊坊的力量远没有让大学城受到这样的关注,那是周围有更大的力量。2003年的欠款停止了大学城三期的开发,前两个项目已经开发了65438多万亩。抛开大学城的背景,仅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个只有五年历史的庞大社区显得有点空旷。从一期南门到二期宿舍,骑车15分钟。其间,大部分建筑都没什么可看的,大多是杂乱无章的西方古典建筑符号的拼贴。尤其是南门,也就是“凯旋门”,是大学城的标志,其比例明显与原作不符。图书馆和礼堂位于南门北面的两侧,其中一个充满了虚张声势的罗马圆柱,另一个则是刻板的,面对着空旷的空间。高尔夫球场在大学城最受诟病的原因,就是违规利用教育用地建设商业和娱乐设施。但在我看来,从纯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作为绿色隔离带将高速公路与学校隔开,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北京亦庄开发区也是如此。至于大学城高尔夫球场,是亚洲最大的宣传,纯属噱头,与市民无关。整个大学城的建筑大多比较枯燥庸俗,但教育发展大楼还是有些样子的。城市规模过大,明显不符合大学校园合理步行范围。都说市内交通主要靠小公交来实现,而廊坊公交12和北京分公司公交938在市内的公交站点超过10,其规模可想而知。因为以前都是寒暑假去,里面就没有更多的空学生了。2005年5月1再去的时候,学生多了很多,树也多了,感觉比以前好多了。因为前期开发时间太短,肯定有很多细节照顾不到,就像一个半成品被冲到前台。之后随着细节的丰富,应该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社区。2003年的欠款导致部分公办学校搬离大学城,现在主要是民办学校。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它的毕业生都留不住,所以说大学城对廊坊的人才发展有贡献是没有根据的。不如把大学城当成一个房地产项目,大学只是一个形式。

廊坊是一个新城市,所以大部分市民都是外地移民。原廊坊镇或安次县的土著很少,像我这种原籍廊坊县的二代移民也占不到我同学的一半。很多人是天津和北京的知青子女(在我的高中班级里,天津和北京的知青子女占1/4),有的是从河北其他地方迁来的(比如唐山的也有),有的是随军驻扎廊坊的外省人,近几年新移民主要是东北人。我的中学同学中,除了住在郊区农村的,几乎没有人祖祖辈辈都住在廊坊。所以大家一起报名字的时候,到处都可以看到,像我这样说自己是廊坊人的人很少,但是大家对新廊坊都有很大的认同感。

65438年至0998年,廊坊市政府派团赴辽宁大连学习城市建设经验,从而拉开了廊坊近年来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序幕。市政府提出的口号是:比天蓝水更绿。这是廊坊城市定位的明智之举。廊坊不是大城市,是北京的卫星城。所以不必重复大城市发展的弊端,应该发展适宜的生活环境。形象建设也是生产力,这是前任市长的名言。目前廊坊人均绿化面积和空气质量均居河北省第一。这个以前每年都会刮沙尘暴的北方内陆小镇,现在已经可以和著名的沿海旅游城市秦皇岛相媲美了。据说廊坊被评为中国内陆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廊坊的居民对近年来的城市建设赞不绝口。

1999廊坊建第五大道,新世纪步行街。其初衷是治理一条龙须沟式的运河——北排运河。北排运河是廊坊北郊的一条运河,多年未整理。在1999年的重建中,运河被改成了地下河,并在上面建起了欧式的步行商业街,与南侧原人民公园东门改建的时代广场一起,成为廊坊的标志性景观。现在廊坊把步行街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形象工程来宣传,宣布它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然而,这也受到了很多批评。2003年,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曾不点名地批评廊坊建设的步行街“比北京的王府井还长”。现在廊坊人均商业面积比大连多,这是主要原因。廊坊根本不需要这么大规模的商业街。目前第五大道西端的商业街区(由国内著名明星建筑师齐新先生设计)已经闲置。开发商原本打算招商入住某知名商场,现在却要将其作为自己新楼盘的售楼处。但是这个设计还是很不错的。有一次上楼观察,觉得闲着很可惜。主要是北大街附近有危旧房要改造,旁边是明珠杨光店,占用了很多机会。第六街的住宅建成后,应该会有所改善(预计2007年开工)。

三街西端和四街东端长期闲置,因为中间的施工道路是二级路,行人较少。虽然它靠近康庄社区和北部几个新开发的高层住宅社区,但仍然没有商机。整个步行街都采用所谓的欧式风格,就连廊坊那段时间新建的楼,大概1998''' 2001,也大多是这种。为什么大家这么爱这些俗不可耐的东西?似乎伪后现代思潮已经渗透到了现代中国的民众中。目前廊坊的新建筑风格有所提升,特别是以文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新建筑(由德国GMP公司设计,此项目也在当时的《世界建筑先驱报》、《世界建筑》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已经回归到新现代风格的正确道路上,这让我颇为欣慰。

2001以来,廊坊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连续保持全省第一,尤其是唐山,农业人均收入远高于第二名,基本接近天津人均水平。这也充分说明廊坊的经济类型是为大城市服务的郊区结构。廊坊的支柱产业多为食品、服装、建材家具、燃气、花卉水果等等。由于建城较晚,廊坊没有传统工业企业,使得廊坊基本不受转型期中国传统产业结构的束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廊坊软件园和燕郊开发区,标榜“JD。COM硅谷”。

2003年,市政府派团到广东东莞、江苏昆山学习经济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省内创先争优,省外东莞赶超昆山,珠三角东莞、长三角昆山之后的首都圈廊坊。相比于80年代深圳主导的珠三角发展,90年代浦东主导的长三角发展,以及今天天津滨海新区主导的环渤海发展,东莞的廊坊和昆山的定位差不多,都在两个核心城市之间。廊坊在经济上能否成为东莞第二个昆山?有人说廊坊的GDP连东莞一个镇都赶不上。当然,东莞的城市结构是由很多没有市区的镇组成的。廊坊20年能否达到东莞的经济水平,从2004年的华为事件就可以看出来。深圳华为把廊坊定为北方发展中心,把工厂设在廊坊北郊。到2010年全面投产时,产值将达到600亿美元,与2004年相当。据说在2004年,有四个同样规模的项目打算在廊坊投资。

“京津”是廊坊人所有独特思想的起点。廊坊属于京津地区,这是所有廊坊人最深的认识。当然,这一点也遭到了河北省其他一些地区的批评,被批评为廊坊“离冀进京”思想的依据,但廊坊属于京津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廊坊已经不属于天津和北京管辖20多年了,但这并不能把廊坊和天津、北京的历史文化割裂开来。

现在廊坊常用的方言大概是北京话和普通话的混合。因为很多市民都是外来移民,所以并不是所有人的口音都接近北京话,但是广阳区农村和北方三县的口音和北京基本一样。当然,北京话并不是北京附近固有的方言,而是自元代以来受到蒙古、满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极大影响。最简单的“胡同”二字就是蒙古语。所以北京是语言孤岛;保定-唐山-石家庄等地的方言应该是河北固有方言。我先提的问题:安次县和永定河的口音是什么?可能是因为永定河以南是北京的下风,满族人没有围起来,所以影响小,使得这个地方还保持着河北固有的方言。

带有“北京分号”字样的商业广告在廊坊街头随处可见,最明显的是时代广场北侧第五大道东端的“北京京客隆廊坊店”和对面第四大街西端的“廊坊北京女人街”。廊坊开发区的口号也是:选择廊坊,就是选择北京和天津。廊坊人对“廊坊”二字的解释是:北京走廊,天津街坊。但最近,这句话成了京津走廊,唯一通行的地方。廊坊开发区高速出口旁,赫然写着:黄金走廊,商机无限。“走廊”意识是廊坊人特有的观念。各种原因,无论是历史、文化、经济还是交通,都把廊坊和京津联系在了一起,无可估量。

历史上京津走廊的重要位置不是廊坊,而是通州,不在京津线上点。历来被称为:一京二卫三通州。主要是由于元代以来,京津之间的交通主要靠运河完成,江南的粮食通过水路运到天津,再由北运河运到通州,再由通惠河运到京城。这条水路在元代的终点在什刹海一带,所以后海的钟鼓楼一带就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这正符合了李周所说的:面向后市。后来由于明朝灭元,北城荒废,明朝重建北京,城北缩减五里,使得什刹海地区交通拥挤,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后来成了前门新市场。清代在东城东直门设置仓库,存放通州水运来的货物,所以东城还留下了米露仓库、海运仓库等许多地名。在历史上陆路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水路运输无疑是大件货物的最佳选择。前大运河京津附近的张家湾、河西等地,以水运闻名。通州不仅有运河,还有老京津公路,103国道,京通高速,新建的八通线轻轨。通州是河北省最早设立的地级市之一。50年代初管辖通州区,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10个郊县,廊坊9个县。

频繁的行政变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认同感的混乱。特别是京津唐交界的几个县的变化,极其混乱。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赵,因为说唐山话,一般都以为她是唐山人(当然她唱平西的时候说的是唐山话,作品里好像也说过她是唐山人)。但实际上,赵并不是唐山人。她原籍宝坻县,宝坻口音接近唐山,现在属于天津。天津电台介绍她的时候,她被认为是天津人。但在此之前,宝坻并不是天津真正的辖区。宝坻原为顺天府北京东路八郡之一。据说她出生的时候,宝坻应该还是顺天府之后的民国京兆特区管辖。也可以说她是北京人;解放后,宝坻划归唐山地区管辖,于是她又成了唐山人;之后,宝黛被调到天津,她又成了天津人;她生前曾长期在家乡附近的大厂县评剧团教过大批学生。她还说大厂是她的第二故乡,那她是不是又变成廊坊人了?所以京津唐乃至京津冀根本就是一个省。如果过分强调自己,就会出现上述闹剧,因为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融合统一。

如果廊坊从1989成为地级市,回归不过十年,不可能形成独特的廊坊文化;即使从1900廊坊凯旋,也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廊坊不是没有本土文化,只是这种文化大部分都包含在京津的户口里(其实廊坊也是京津的一部分)。比如北京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京韵大鼓(旧时代大鼓的影响力大于相声,拯救底层的大活儿是大鼓,现在相声靠语言优势走向全国,大鼓基本留在京津),分为刘派、白派、派三大流派。三位创始人中,白云鹏是香河人,罗玉生是安次人,现在都是。你不能这么说。大家都知道京韵大鼓是北京的特产,所以说廊坊是北京的一部分才有意义。而且京韵大鼓的一个重要原型——五音鼓,就发源于安次县(今廊坊市)。

因为以前隶属顺天府的北京东路、南路,所以廊坊至今仍自称JD.COM、京南,尤其是北方三县。JD。COM的引用到处都是解决没有重新归入北京的问题。(另外,唐山和秦皇岛在某些地方也自称JD.COM,这没有历史依据。并不是说北京以东就叫,而是原来属于顺天府北京东路的八个县就叫,桐坪三乡集约翰和郭县的一个市,分别是通州。就像石家庄的影响力达不到河北全省一样,廊坊的影响力其实也达不到所辖的整个地区。很多外地的三河人不说自己是廊坊人。因为离北京更近,而且只是县级(不像廊坊是地级市,一定程度上还是“河北”的直属),所以北三县的“北京”感更强。而且北京也愿意把北方三县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比如规划北京七环的路线。北京千方百计使路线不经过天津,却在涿州-廊坊附近号称“借河北”,却大张旗鼓地进了北方三县的很大一部分。

燕郊之于廊坊,犹如廊坊之于河北。作为廊坊距离北京最近的城镇(燕郊距离天安门广场30公里,比石家庄二环一周还近),燕郊拥有全省第三个省级开发区,拥有十余家科研机构和数十家中央直属单位,有华北科技学院、防灾技术高级研究所、北京交通管理学院等高校。燕郊一个镇的上述机关甚至比整个城市的一些地级市还多。燕郊镇GDP占三河的60%,在河北县域经济中排名第二。在对外宣传中,燕郊从未将燕郊二字与廊坊或河北联系在一起,而是写了一个模糊的“北京东燕郊”,甚至在官方宣传中也是如此。我看到过铁道部工程局在燕郊招聘的时候,地址也是“北京东燕郊”,燕郊接的是北京电话局010的号码,让人从广告上的电话地址根本看不出燕郊的真实面积。燕郊在北京的呼声最高,但现实中燕郊基本上是北京的编外地区。燕郊大街上基本都是北京牌照的车。北京片的字正腔圆,北京930路公交车的轰然而过,让人产生时空的迷茫。

燕郊作为我名义上的原籍,一直让我骄傲。有时候连廊坊的新移民都搞不清楚燕郊的底细,就像大部分河北人搞不清楚河北的首都是怎么搬过来的一样。现在燕郊有一个著名的建筑——田字饭店,被批评为中国后现代建筑的反例——一座20层的三星级福禄寿像。《远见》杂志曾为此写过一篇专题文章。当我第一次通过国道102进入燕郊时,我很惊讶地看到了它。我以为它会在某个地方。它坐落在我们伟大首都的东郊,靠近我的家乡...我无言以对。笑就好。我不能理解弗兰克·盖里的望远镜和M2·伊俄涅的耻辱,但我立刻理解了这个福禄寿。

燕郊,以“京郊”命名,不知道这是史实,还是像廊坊一样被称为“京津走廊”只是巧合,因为燕郊在清代地图上被写成“烟郊铺”,但各种资料都说燕郊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首都的郊区命名的。燕郊在清朝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天子脚下,皇宫”。每年,清朝皇帝都会回到盛京祭祖,或者走JD.COM的路线,住在离JD.COM 60英里的燕郊宫。民国时宫殿遗址被毁,燕郊至今还有一条街叫这个名字。燕郊高中是50年代京津唐重点中学,至今仍有大量北京学生在此借读。

北三县现在全国经济百强,最差的在70左右。其实原来这里经济并不强,尤其是三江。解放前,这里被称为“母县”。大概,这里的收成极差。十年九洪,妇女常去京津做母亲杂工。鞠萍原著《妈妈开始说话》描述了三河的一位年轻母亲被雇主侮辱,却和雇主合谋杀害了她。该剧严重伤害了三河人民的感情,所以解放后被禁演。

如三和燕郊软件、大厂肥牛、祥和家具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优秀县域经济。北三县还有一个著名的品牌:JD.COM肉饼。有趣的是,这个肉饼在三个县都有争议。据说最初是夏店镇一位香河大厨做的,当时属于三河,颇受好评,所以也叫香河肉饼。不过三河也把它当成了这个县的特产。后来夏甸镇脱离三河,成立大厂回族自治县。肉饼的正宗传人还在夏甸,算是大厂县的特产。现在它们被统称为JD.COM肉饼。原来,廊坊电视台采访夏甸肉饼的传人,厨师用北京口音信誓旦旦地说:这种肉饼是公认的京味小吃,颇受北京人的喜爱。

在廊坊这个没有历史、没有基础、没有矿藏、没有资源的永定河荒地,今天的景象几乎可以称之为奇迹。

1991京津塘高速的开通,带来了一系列优秀的开发区,比如北京亦庄开发区,天津塘沽开发区。廊坊开发区也有幸参与其中,成为河北第一个省级开发区,最近还成立了廊坊国家出口加工区。京津唐高速几乎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每天有37万辆车经过,相当于廊坊广阳区的户籍人口总数。廊坊开发区没怎么听说过。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有趣地说过:我在石家庄这样拥挤的大城市生活了很久,在廊坊开发区这样的新兴小城市生活也很有意思。国际会展中心、华日家具、新奥燃气等廊坊本土企业,日本、东芝等国际知名企业,大学城、清华大学科技园等大学园区为廊坊开发区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