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寺的历史
华丰古寺,又名海门寺,位于何勇镇永和街的华丰山上,在广州以东约30公里(萝岗西南)。此山高而不险,石秀不露,林密春清,四季葱郁,鸟语花香,环境幽静,古迹众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曾是中国南方著名的佛教道场和旅游胜地。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几经废弃。根据华峰山现存的记载,详细记载了清康熙二十一年,南侨和尚从江西黄山寺隐退,南巡。他奉神明之命,来到山中集资,设海门禅寺。于是龙象比试,信众护佑,道风远播,香火鼎盛。历史,古寺第一厂,天有洞天;老李百种,自成香国。“因禅寺的道教风格之整肃,故独树一帜,文人雅士,结社聚会,儒释道,书画飘香,为寺增色不少。由此,华丰十景,名扬四海。除此之外,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引人入胜,使得古寺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兵荒马乱的天灾频发,古寺屡遭世扰,僧人被流放,繁华无常。所幸清乾隆年间,此寺创始人本元第六代发愿复兴,审时度势,调风调水调金,将古寺移至寂静森林之下,连接双龙、水畔溪流,以远峰为案,后峰为屏,精心营造,使梵天庄严,面貌一新,气势恢宏,高僧辈出,空前繁荣。华峰寺不仅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佛教名寺,也是东江纵队抗日战争时期在鹤峰地区建立的活动据点。
当地的老人都很清楚,在日本鬼子的一次次围剿中,游击队和革命群众都以华峰寺为掩护躲避危险。在著名的黄岐山战役中,侵华日军损失惨重,于是将怒火撒向华峰寺,掠夺了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寺珍宝、经书、资料,驱散僧人,烧毁寺庙。知情老人回忆,当时全寺周边几十处古建筑和景观日夜燃烧,华峰寺全毁;曾经活跃在华峰寺的游击队,大部分也在后来的战斗中死亡。
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座古庙无法修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谐,一切蓬勃发展。当地信众自发集资,在旧址建起了几座简易寺院,并立起佛像供信众拜佛。在重阳节期间,信徒们仍然爬山和举行元宵节。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广州及海内外十位信众强烈要求早日修复佛教圣地,招安佛教高僧大德霍丹家业,弘扬佛教,复兴古刹香火,以满足本地信众及珠三角等周边地区信众过上正常的宗教生活。在广东省统战部、宗教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原广东省佛教协会理事、刘荣寺方丈云峰大和尚的大力协助下,专门聘请了刘荣寺训练有素、信众众多的贤竹法师任华峰寺主持古寺重建工作。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朱仙邀请工大教授程建军多次登山考察,精心绘制复兴蓝图,在保护古迹的前提下扩大国土面积。其可行性方案已获省、市、宗教部门批准,并由云峰会长协助。就在华丰古寺恢复重建正常运转的时候,著名高僧云峰在西方去世了。副户主朱仙立下了一个很大的心愿,要继承云峰长老的遗志,搞好关系。在省市等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他将争取早日重建华峰寺,决心将其打造成庄严的华南佛教道场,以圆众生的心愿。在指导思想上,该寺坚持拥护党的政策,遵守一切政令,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贯彻“庄严国、幸福情”和“人间佛教”的理念,弘扬对佛教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理解,保护三宝,修道成才,严守倪坤,以实际行动回报佛的恩、国家的恩、父母的恩、众生的恩,做好福利社会的慈善工作。修人菩提,慈悲,发展智慧,明白因果,提高道德水平,达到财智双修。2002年2月,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恢复该寺为佛教活动场所。2002年4月,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广州市佛教协会指定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寺庙的修复工作。
现在华峰寺的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重建工程总指挥、华峰寺监造师石成喜告诉记者,为纪念倒下的东江游击烈士,弘扬华峰寺的革命历史功绩,在寺庙重建规划设计中,计划同时为东江纵队纪念碑修建一座安息亭。这样既可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也可以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一个革命历史教育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