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只是少数人的俘虏。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军队被联合国军逼退,战火很快蔓延到鸭绿江边。为了保卫自己的新家园,数十万南朝鲜士兵肩负着祖国的期望和人民的嘱托,跨过鸭绿江,开始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整个战争中,中国志愿军打了五大胜仗,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附近,实现了战略目标,赢得了战争。战争双方都有详细的数据,我就不详细解释了。

有战争,就有牺牲,就有战俘;在本文中,我们将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被180师俘虏的志愿军战士。其中一人是志愿军最高级别:原志愿军第三兵团第60军180师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

另一个是杨玉华,6000多名归国志愿者中唯一的女性。被俘前,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的一名护士。

吴成德和杨玉华是怎么被抓的?被抓后有哪些故事?彭为何声讨六十军军长?被俘人员回国后会受到怎样的待遇?本文将了解以上内容。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中朝联军和联合国军投入兵力10万余人,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志愿军总司令彭为了阻止联合国军从侧翼登陆,使志愿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难局面,选择了提前进攻。

因为作战计划的推进,大部分部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为180师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当时志愿军第三兵团第60军180师恰好进入朝鲜。因为命令下达的比较匆忙,所以还没做更多的准备就冲进了第五战(19565438+2000年4月22日)。

5月16日至5月23日,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敌前沿打开缺口;这本来是一举击败联合国军的绝好机会;但是志愿军的后方补给一时难以跟上,进攻的前线部队只能停下来等待弹药和补给。

此时,装备精良的美韩军队利用现代交通工具——摩托车行军100多公里,堵住了我补给部队到达前已经打开的缺口;一瞬间,战争的天平倒向了联合国军一边。

彭认为:

当时,刚刚接替麦克阿瑟将军担任联合军总司令的李奇微已经发现了志愿军供应能力的不足。李奇微预言,如果志愿者得不到补给,他们将在五天内耗尽食物和弹药。

于是,在志愿军趋于撤退的时候,李奇微果断派出装备精良的美军7个师,加上南朝鲜的13师,对志愿军发起全面反攻;此时,志愿军主力危在旦夕。

5月21日,180师接到上级命令,停止进攻,向北移动,但必须在阻击区至少阻击联合国军3-5天,掩护主力撤退后再撤退。接到命令后,180师确实为主力部队挡住了联合国军,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退。

三天后,180师接到新的命令,完成阻击任务后立即向汉江以北撤退。这时,联合国军的两个军分别从180师的前方和后方出现,180师陷入重围。

这时,60军军长韦杰先是命令180师继续战斗,等待救援,后来又命令180师突围。

等待帮助?当这支主力部队正在撤退,其余部队正在竭力阻挡联合国的时候,谁能来援救180师呢?多亏了60军司令的主意。

180师随即一分为二,经过血战成功突围。但就在两师相遇时,联合国军再次派兵包围。这一次,为了防止他们再次突破,联合国部队派出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设置了几道封锁线。

为了与180师会合,60军部派出179师和181师营救,但都没有成功。现在180师的战士要想突围还得靠自己。

一天晚上,在春川附近的一个小山沟里,180师紧急召开党委会。每一个参与者都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不容乐观:被装备精良的敌人包围,并在外面设置了数道封锁线;敌人在不断压缩包围圈,180师已被压缩到非常狭小的区域。

不远处的枪炮声和上方敌机的轰鸣声表明,如果180师不采取行动,联合国部队试图抓住他们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因为被敌人封锁,没有粮食弹药供应。180师已经断粮三四天了,弹药所剩无几。在敌人的不断压缩下,伤亡人数不断上升,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非常沉重。

要知道,早些年,180师以骁勇善战著称,而现在剩下的一万多名士兵却被联合国军包围在这个狭小的地方。

主持会议的师代政委吴成德几次提问,没人敢回答。直到后来有人建议:“还是用分散的方式突破。”按常理来说,兵力集中时,部队战斗力会强,一点进攻更容易突破敌人的封锁。

但在当时180师兵力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突破会比分散突破更加无望;不能说,分散突破是良策,只能说是上策,没有办法,这也是180师唯一能做的选择。于是,“分散突破”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简单部署后,首长们回到各自部队安排突破。吴成德也在突围战前到团里视察情况;当他经过一个山沟时,他听到有人喊道:“吴政委,我们不能再走了。”吴成德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群在历次战斗中受伤,跟不上部队突破的伤员。

吴成德找到伤员的头头安置好伤员后,带着警卫员和使者向西追击转移的师。当吴成德一行来到有山口时,他发现前面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仔细一看,原来是180师300多名伤员。这些伤员因为伤势过重,行动不便,很难跟上部队的转移。

当伤员们看到吴成德时,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七嘴八舌地问道:

如果吴成德不理会这些伤员,直接策马追赶,就能追到师部,或许还能突围成功。但是,看着受伤的人把渴望帮助的目光投向他,吴成德不忍心离开他们,就带着他们突围。

吴成德很清楚,现在部队缺粮食,缺弹药。如果他们和行动不便的伤员在一起,他肯定无法冲出联合国的包围圈。但是你怎么能忍心丢下这些可爱的士兵呢?

为了表示和伤员在一起的决心,吴成德下了马,掏出手枪向自己的马开了一枪,马应声倒地。吴成德对伤员说:

随后,吴成德让伤员按人数分组,每组40人;每个小组也要选一两个干部带领小组突围。但由于实力悬殊,吴成德带领伤员突围,奋战了一夜,直到耗尽弹药和粮食也未能突破重围。

后来,吴成德带领其余伤员在朝鲜三八线附近的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大家同病相怜* * *,生死* * *,居然坚持了14个月,直到只剩下三个人,被美军的搜山队意外抓获。

当时,当美军搜山队得知吴成德是180师代理政委时,他们高兴了——终于抓到一个大官。

其实在这次突破之前,180师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分散突破只是最后一次尝试,成功的几率很小;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参加突围的180师一万多名战士中,突围成功的不到4000人,剩下的7000人,少数战死,大部分被俘。

要知道,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两万多志愿军被俘。180师的突破一度创下了被俘志愿军的新纪录——至少7000人,约占被俘志愿军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也是志愿军入朝以来被俘志愿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得知至少有7000名士兵被俘后,全军震惊。作为志愿军的总司令,彭对非常生气。在6月中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彭质问并痛斥了60军军长韦杰。

虽然彭惹怒了60军军长,认为他要为180师7000多名士兵被俘负大部分责任,但彭本人也曾表示,他也要为180师的战败负责。

彭对说:

后来,吴成德被联合国军送到釜山战犯监狱。为了让吴成德投降,为了让他背叛祖国,为了在战后把他争取到蒋介石身边,敌人可以说是用尽了浑身解数。第一,他用各种美女,美食,好的生活条件勾引吴成德。后来见他不能手软,就使劲,折磨他,摧残他的意志。

然而,吴成德从未屈服。他总是抱着希望,等待着战后能回到中国看望妻子和孩子的那一天。吴成德知道有一个关于战俘待遇的国际公约,那就是《日内瓦战俘待遇公约》,其中第118条规定,战争结束后,战俘应立即释放和遣返。

况且即使没有这个公约,吴成德也一直相信祖国会想尽各种办法营救他们。

板门店谈判于1951年7月正式开始,但直到两年后(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才正式签署生效;在这24个月里,19个月卡在了战俘遣返问题上,因为美国无理无视日内瓦公约的要求,交战双方在战俘问题上一直无法达成一致;为了争取战俘顺利回国,我们和联合国军打了一年多的仗。

作为最高级别的战俘,吴成德被最后一批美军遣返。那是1953年9月2日,几个美国大兵提着一桶水来到关押吴成德的房间。吴成德一眼就知道了他的目的:想让我洗澡?掩盖你虐待战俘的真相。不错的尝试!

想着想着,吴成德气得一脚把水桶踢翻了。几名美国士兵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跑去拿水龙头,直接给吴成德洗了,和其他人走了。吴成德看也没看那套衣服就扔出了窗外。

扔完衣服,吴成德拿出针线补脚上的鞋,从中国到朝鲜穿破了。这双鞋是纪念品,是故乡的象征;这双鞋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后来,吴成德的旧鞋被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

9月6日上午9点,吴成德乘坐美军救护车,与其他被俘人员一起来到中美交换战俘现场。当时中国负责换俘的人员认识吴成德,但几乎认不出来。

吴成德在战俘营才住了几个月,就已经被美军折磨得皮包骨。被抓获前,吴成德体重130多斤,现在只有90多斤。在美军的长期折磨下,吴成德面黄肌瘦,身体十分虚弱。

后来,吴成德和许多虚弱的战俘被紧急送上救护车,立即送往开城的志愿军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和中方谈判代表黄华亲切接见了吴成德等最后一批被遣返人员。我也向他们表示了慰问和祝贺。来自领导的关怀和组织上的关爱,让这些在战俘营里身心备受折磨了几个月,只流血不流泪的英雄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后来这些战俘回国后全部登上火车到达沈阳,被安排住在东北军区招待所。1980年,也就是回国27年后,吴成德恢复军职,能够享受军衔待遇。

当时180师的师卫生队一直有29名女护士。在联合国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封死的时候,180师后勤部医政科长史晋昌带领卫生队,跟随180师“后行政书记”机关组成的第二梯队,从北汉江撤离。除了少数人不幸被美军飞机炸死,其余人都成功冲出了联合国军的包围圈。

但是杨玉华不在其中。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杨玉华救治伤员的时候,伤员和抬担架的人都很饿,她就把自己所有的炒面都给了伤员和抬担架的人,自己还得找野菜充饥。可惜她发现了有毒的野菜,连续几天上吐下泻,无法真正参与撤离。几天后,她进入半昏迷状态,被绑在担架上,随担架队撤离。

担架队在撤离途中不幸被敌人发现,也遭到炮击;十几个担架员和担架上的伤员被打死,幸存者把伤员带到一个废弃的铁路隧道。

但美军随即向铁路隧道发射数枚火箭弹,担架员和外面的伤员被烧死,铁路隧道内只剩下5名伤员幸存,其中包括杨玉华。

第二天早上,在联合国搜索队的搜索中,美军发现了包括杨玉华在内的5名伤员,他们都被送往联合国后方医院。

当时,杨玉华穿着一件男式制服,头发剪得很短。在长时间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蓬头垢面,浑身是泥。美国军方目前不承认杨玉华是女性;直到后来杨玉华的生理期来了,被美军的女军医发现,她才被当作女战俘对待。

后来,在美军战俘营充当翻译的张泽石陪同下,杨玉华被送往南朝鲜陆军集中营,与朝鲜人民军女战俘关在一起。当时,南朝鲜军集中营里只有杨玉华来自志愿军,所以朝鲜人民军女战俘对杨玉华格外照顾。

有一次,为了抗议美军虐待俘虏,朝鲜人民军女战俘开始集体绝食;但一名美国女少尉认为杨玉华是中国人,肯定不会参加朝鲜女战俘绝食,于是把食物放在了杨玉华面前。

结果,杨玉华看也不看,打翻了美军女少尉带来的食物;后来杨玉华遭到美军报复,被打了,但也让杨玉华受到朝鲜人民军女战俘的尊重和敬仰。

1953年8月8日下午,在美国战俘营呆了两年多的杨玉华终于可以和其他朝鲜人民军女战俘一起回去了。当时,美军粗暴地把400多名朝鲜女战俘和杨玉华从釜山带上了即将交换战俘的马车。

朝鲜人民军的女战俘在车厢里开心地唱歌,美军恼羞成怒,向车厢里扔了三枚催泪弹。杨玉华毫不犹豫地向火车里扔催泪弹,直接用身体罩住了朝鲜女战俘和她们的孩子。

汽车终于抵达板门店,杨玉华在战俘营戴着自己制作的解放帽,举着自己制作的五星红旗,在门外挥舞;看到前来交换战俘的祖国亲人,杨玉华泪流满面。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亲切地拉着杨玉华的手,对她说:

后来,杨玉华回到他的家乡重庆,开始在山村小学教书几十年,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服务。1986退休后,开始在家做点家务,去市场买菜,偶尔像正常老人一样去爬山看风景。

那么,除了吴成德和杨玉华,其他战俘回国后怎么样了呢?志愿军战俘中,有的回到了祖国,有的被美国胁迫到了蒋介石身边。起初,回到祖国的犯人受到了应有的待遇。但由于特殊时期,每一个动作都把他们推到前台,一开始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就像吴成德和杨玉华一样。

如原593团教导员李铭、181师师长石,只被管委会承认“被俘前在部队”,而583团四川教导员则被“开除军籍”,忍痛复员...所有这些战俘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后来1980年,中央下发文件后,对这些归国战俘进行了妥善安置和经济补助,让他们平安度过晚年。

对于任何一场战争,战俘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也应该区别对待。他们不是自愿投降的,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有的人受了重伤,有的人为了救战友被炮弹打晕,有的人因为将军的指挥失误被大批部队围困。

以志愿军180师的7000名战俘为例。司令员的指示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连彭也自我反省,把第五次抗美援朝战役作为他一生中的四大军事失误之一。

至于志愿军的俘虏,无论是吴成德、杨玉华还是其他大部分战俘,都曾经是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好战士。被俘后,他们也义无反顾地把心投向了祖国。这样的士兵也是英雄。

有战争就会有战俘。因此,我们应该区别对待战俘。回国后要妥善安置他们,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泪。

借此文向志愿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