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岱的历史遗迹和古树
田璇神庙官带田璇神庙位于官带头中央大街伏龙寨门后。始建于明末清初,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左侧为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表演舞台。该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上曾多次重建。原庙东北有近十块石碑。可惜的是,旧的都拆了,去建生产队,文革的时候。改革开放后,村民们幸运地找到了三块。最早的石碑是光绪六年(1880)留下的。“神庙”的石碑刻在寺庙前门的上层。拜亭两侧有一对石鼓,东北侧有一个旗杆墩和旗杆,东南侧有一个天恩宫祭坛。白亭、后殿顶上镶嵌着瓷器双龙戏珠、双峰朝牡丹、戏曲历史人物。寺庙建筑面积虽不大,但石雕、木雕、瓷嵌极为精美。田璇神祠曾是关的保护神,后来的信众遍布关岱舆30多个村姓,子祠遍布南碧埠、夹河、东河、新厝寮等村。相传有一年,潮汕连续几个月干旱,田地到处龟裂。当地的族人寻求上帝的帮助来寻找泉水,并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挖掘水源。当时,神秘之神向纪透露,他要找的水源要和境内的姓氏一起用来抗旱。因为他的大慈大悲,感动了全中国的村民,信众大大增加到全中国所有的姓氏。香火在清末民国时期一度非常兴盛。相传,九月初九是田璇神的开悟日。按照旧习俗,田璇神每年九月初六开始到官岱(今龙翔、新津、朱赤)三十六村进行巡礼,接受全体信众的朝拜,九月初九回村游行、庙会。文革期间一度中断,改革开放由管代、三村吉姓、襄县姓捐款恢复,并举行了开光仪式。之后,居住在各村的乡村圣贤商议,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祭祀庆典。每年,关彝镇的四个村庄都会举行迎神、表演戏剧、穿长袍和祈求和平与安宁的活动。每隔十二年,三十个关代村都要来* * *举行庆典,除了以前的活动,还要为田璇神修庙、补金身。
易信山塘官代易信山塘建于清中叶,原址位于洋边村码头龙脊市场。为两进一天井结构,其善堂左右各1消防车道。外部采用硬顶黄金结构,整体结构为潮汕传统建筑造型“四分金”。庙门两侧有一对石鼓,天井两侧有两个用瓷器镶嵌的龙虎井。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创始人宋大丰的塑像,对面设坛祭神。在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和1943年潮汕大饥荒期间,官带也是日军侵略的地方之一。汕头沦陷后,米价一天涨了两三倍。一心善堂为此尽可能的捐赠了米粥和红薯,可惜粥太多很难满足灾民。山塘每天都会收到附近十几具因为生病或者饿死的尸体。为了纪念这一国耻,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举行石鼓仪式,纪念这些在秋天和饥荒中死去的鬼魂。欧侯亭、、东墩、岐山等地也认可这一天祭祀孤儿,并纷纷效仿。这也使它成为汕头市范围最广的孤儿哀悼日。文革中,四旧建筑破碎,关代义新山塘原址损毁严重,后山塘改造为公社(镇)经济联社的布料供应点。幸存的三个大石香炉被村民藏起来,埋在金阳滨居委会东南的古榕树下。直到改革开放,村民们把三个被埋的石头香炉挖了出来,在古榕树下建了一个小小的“宋大凤祠堂”。2012年,当地村民重新成立了同心同德善堂慈善协会,并在善堂原址附近重新建立了原官代人民公社,以更好地弘扬宋大丰祖师济世、乐善好施的精神。现在善堂正在建设中。
百年榕树“革命树”是一种常绿乔木,花微红,气根长。是潮汕村常见且必备的树种,俗称“圣树”。村子无论大小,乡里都要种榕树。原因之一是榕树生命力很强,能活几百年。根系发达,树冠面积可达数百平方米。树干虽弯曲高耸,但粗犷高大,枝叶繁茂,四季树影摇曳。夏天的阴凉处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树的气根在风中飘荡,像老人的胡须。也象征着人民生生不息,健康长寿。官埭乡百年以上古树50余株,其中以古榕树为主的有38株,其中官埭侧塘古榕树、洋侧古榕树、官埭尾“革命树”为代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潮汕平原的革命根据地官埭尾村,有一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涌现出季锡龙、季等革命先烈,与敌人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在潮汕地下党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时,革命地下党员经常活动和秘密集会的大榕树据点被称为“革命树”。如今,这棵百年老树,枝叶繁茂,矗立在官埭尾村的西南端,机场路与嵩山路的交界处。汕头市龙湖区将其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