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光绪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客观公正)

中文名:光绪皇帝

别名:爱新觉罗·载湉。

性别:男

民族:满族

出生和死亡日期:1871-1908。

国家:中国

传记

传记

光绪,名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1908),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姐姐的儿子)。年轻的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让当时年仅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她再次“听政”。直到光绪19岁,慈禧太后才不得不宣称“撤帘重政”,但她仍然操纵着实权,光绪事实上还是个傀儡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冲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掌握实权。光绪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欲借助维新派夺取军政大权。第二,他们也想通过维新运动改革吏治,挽救清朝的腐败统治。于是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实行变法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然而,改革仅仅进行了103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了。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杨瑞、和康,康、梁被迫逃亡国外,光绪则被严密囚禁。光绪被囚禁在两个地方:中南海的玉兰堂(夏天)和瀛台(冬天)。光绪被囚禁了十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驾崩前一天,在瀛台恶毒杀害光绪,时年38岁,葬于清西陵崇陵,庙号德宗。

光绪被软禁在颐和园玉兰堂的时候,所有的门窗都被堵死了,完全失去了自由。当年修建的砖墙至今还保存在东西配楼大厅里,是历史的见证。

光绪-清德宗-载湉,爱新觉罗(1871-1908)德宗是醇亲王王怡的儿子,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同治皇帝死于1874年。由于他没有孩子,慈禧太后让她的侄子载湉继承他的王位。次年,改国号为光绪。慈禧太后让她的侄子当皇帝,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其中,谏官吴明确表示要“谏尸”。他先吞下生鸦片,然后向慈禧太后进谏:“你立载湉为王,但因为他是你的侄子,所以可以听政。我知道你会折磨我,但我已经吞下了生鸦片,很快就会死去。在我死之前,我还告诉你,你让载湉当了皇帝,所有人都恨他!”经劝解,跪在同治皇帝墓前,倒地而亡。但慈禧对此无动于衷,依然按照既定计划行事。光绪十七岁,主政,欲以改革振兴中华,起用改良派。“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变法圣旨,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满。慈禧与荣禄合谋,企图在光绪天津阅兵期间实施政变,废掉光绪。光绪得知一切后,迅速通知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维新派决定,谭嗣同请求掌管新军的袁世凯当场杀死荣禄,并在慈禧检阅新军时软禁他。袁世凯表示效忠皇帝,支持维新派,但谭嗣同走后,立即通知荣禄。荣禄赶到义和团,求见慈禧。慈禧得知这一阴谋后,立即回宫,迫使光绪重新掌权,并将他软禁在她掌管的瀛台。随即,谭嗣同等六人被杀,逃亡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被通缉。除了史静学派,新政被废除了。1908 10,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重,但总觉得老佛爷(慈禧)会比我先死。如果是这样,我就下令处死袁世凯和李·”但这篇日记的内容被李得知,李更是火上浇油地向慈禧报告:“皇上要跟在老佛爷后面死。”慈禧听后大怒,痛心疾首地说:“我一定不能死在他面前!””她立即命李侍候光绪的饮食、医疗等事。这天下午,光绪因病情恶化去世。关于光绪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据说慈禧太后让太监下毒。据说袁世凯勾结清太子奕劻杀了光绪;现代历史学家认为光绪死于肺衰竭。慈禧太后只比光绪多活了两天,于65438年10月23日晚去世。光绪三十四年,在慈禧的约束下,野心不能消极,只能感叹“我不如汉献帝”(光绪被困瀛台,看《三国演义》哀歌),终日郁郁寡欢,终年38岁。

==================================

中文名:慈禧太后

也被称为耶纳拉的

性别:女

民族:满族

出生和死亡日期:1835-1908

国家:中国

传记

传记

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清朝第七位皇帝咸丰的妃子,第八位皇帝的母亲,俗称西太后。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享受,不顾国家安全,动用海军经费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从那以后,她每年夏天都住在这里,颐和园也叫“夏宫”。

清朝的钦贤皇后

这个女人统治中国半个世纪,从咸丰末年到宣彤,参与并掌握了三皇主权;她的专制权力导致了“天下哀”。她既推动洋务运动,又支持顽固派遏制洋务运动。她害怕失去权力,害怕权力动摇王室。对外妥协让步,对内进行残酷镇压。她一生沉迷于权力。因为专制,光绪一生抑郁,最后含恨而死。她两次逃离法庭,第一次是和丈夫一起。她丈夫死后,她清除了八名大臣,夺取了政权。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40年后的逃亡更加尴尬。她不得不面对的是清政府的生存危机。她被迫签署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羞辱了她与列强的权力和国家。她写下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最后一页,上演了一出封建社会末期皇太后掌权的闹剧。留给后人的只有唾骂,荀玲为她拍摄的照片也随着时间而褪色。

慈禧太后也是慈禧太后和娜娜皇后。外号兰儿。清朝咸丰皇帝是贵妃,是同治和光绪两个朝代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在满洲举着蓝旗的人,耶纳拉。咸丰元年,他被选入宫中,并被授予贵族爵位,升任锦衣庵三年。咸丰五年生了皇帝的长子载淳,六年生了贵妃金怡。在宫中地位仅次于孝真皇后牛之禄,又因为咸丰帝的宠爱,插手朝政。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咸丰十一年八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宫,被封为“谢首领谢天义,谢圣义奥元皇帝,恭敬宽厚敏感”。任命、、、景寿、匡远、杜翰、、焦有英为“赞项政务王”并任命时年六岁的为皇帝。叶腊氏、易贵妃、孝皇后牛芝禄被尊为慈禧太后,以慈禧、慈安为徽,俗称西皇后、东皇后。当时朝廷有三股势力,即八大臣、殷皇帝(以为首的宗室)和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太后)。后两股势力于11月在齐乡联合发动政变,载垣、段华和肃顺被处决,而其他五人被解职或被送走。换人民币,同样对待。两宫皇太后会听政。政变的成功意味着慈禧开始正式掌权。她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势力,勾结外国侵略者,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回民起义,暂时稳定了清朝的统治。一方面,慈禧采取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政策,开办一些新兴产业,培养海军和陆军,以壮大政权;另一方面也支持顽固派遏制洋务派,以加强宫廷中央集权。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被封为“立下大功的中举包拯皇帝,圣至诚孝心龚敏宽义”。慈禧立醇郡王王义贤的四岁儿子载湉为帝,年号光绪,醇郡王晋春亲王。它继续听慈禧太后的政治。光绪七年三月,慈安皇后驾崩,慈禧继续掌握实权。光绪十二年,慈禧以办海军为名,修复英法联军烧毁的清漪园。光绪十三年,改听政为政训。光绪十五年,慈禧名义上由光绪皇帝统治,但她仍然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高级官员长期唯命是从,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甲午战争,她幻想着列强会介入调停,最终她战败了。光绪二十一年,慈禧委派和平全权公使李鸿章及其子李赴日签订《马关条约》。这迫使清政府放弃了对朝鲜的控制。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慈禧宣布她将向政府提出抗议,并让蒲军亲王做大哥,并准备废黜皇帝,让蒲军当皇帝。由于一些地方长官和外国使节的反对,她仍然保留了光绪的名字。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她以“西征”为借口,随光绪皇帝逃到Xi安,临行前将甄妃推入井里淹死。后来,他为了扼杀舆论,假惺惺地声称甄妃因为有扈从,不如烈士宫,让甄妃做了雀顺的贵妃。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的八国联军抵挡不住,向逃亡的慈禧发出了最后通牒。盟军最高司令瓦·席德要求清政府惩罚罪犯。李鸿章紧急打电报给慈禧。慈禧看到列强没有把她列为罪魁祸首,喜出望外。她立即打电报给李鸿章,要求立即同意和平大纲十二条,并表示从此“量中国之物力,讨国家之欢心”。光绪二十七年1月15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清亲王奕劻签订了史无前例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对清政府主权的一次大拍卖。以她为首的清政府成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2月3日,盟军要求惩罚罪魁祸首;8日,慈禧下诏处死宰勋、宰仪、宰兰等人。光绪二十八年一月七日,慈禧和光绪从保定乘火车回京,结束了一年多的流亡生活。到了保定,慈禧在站台上站了五分钟。她想让世人知道,清朝的慈禧太后还活着,还好好的,清朝政府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此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慈禧继续推行新政。光绪三十二年,宣布筹备立宪。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被带入宫抚养,载沣被立为摄政王。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病逝,被尊为“文薇皇帝,武仁,孝、智、俭、勤”她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皇帝,年号宣彤。尊慈禧为皇太后;光绪皇后叶何娜腊氏为皇太后,晋王妃,度母为贵妃高晋(死于民国十二年,死为康帝贵妃)。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在中南海一鸾殿病逝,葬于丁咚陵。结束了清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