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和信仰。后来,它起源于诗人屈原在那天投汨罗江自尽。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中秋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端午节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节,黑龙在天空中度过七夜,这是龙飞的日子,正如《易经·甘瓜》第五首诗所说,“飞龙在天”。

端午节期间,龙兴既“成功”又“正确”,处于有利地位。恩施也曾风行一时,隆德更是出类拔萃。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各个方面,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多种民俗融为一体,节日习俗内容丰富。挑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在中国自古流传至今,从未间断。

扩展数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叫端午和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时节、崇武节、五月节、玉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拉节、诗人节、龙舟节等。虽然名字不同,但总体来说,各地人民的风俗是相似多于不同的。

庆祝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故事传说众多,不仅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节日名称,而且各地也存在不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下午藏,下午粘树叶,挂菖蒲艾草,百病游,戴香囊,备祭祀碗,赛龙舟,竞赛,击球,荡秋千,用雄黄画孩子,喝雄黄酒,菖蒲酒,吃毒饼,咸蛋,粽子,时令鲜果。

除了迷信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遍布中国及周边国家。有些活动,如赛龙舟,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国际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的理论;纪念曹娥;从三代夏至日节;驱邪月邪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祀说等等。

以上各有出处。根据闻一多《端午考与端午历史教育》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专家的考古研究,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人举行的图腾祭,早于屈原。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诗篇已深入人心,所以人们“惜之而悼之,议其言于世,以传诵千古”。所以纪念屈原的理论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间文化领域,中国人把赛龙舟和在端午节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人民网-端午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