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人文”一词对应自然地理学中的“自然”一词,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而有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人文地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人文地理包括社会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狭义的人文地理是指社会文化地理,不包括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和理论方法的创新。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古代舞台

人类地理学

这是地理知识积累的时期,主要以片段描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讨论。

在我国古代地理书籍和其他古籍中,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很多,包括《礼记·知望》中“民生有别”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孟子》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以及东汉王充的《论衡》。

人类地理学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尚书·龚宇》开始,许多古代地理书籍中记载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现象。明末清初,顾《天下之利与国之利》和顾祖禹《读史地理提要》论述了人地关系的一些问题。而中国古代并没有系统的人文地理学著作来表达人地关系思想。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将地球视为人类的故乡。古希腊罗马的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论述过人文地理现象。

中世纪,西欧形成了一些与世隔绝、闭关锁国的君主国,经济文化衰落,人文地理发展相应停滞。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录了很多人文地理现象。

在伟大的发现之后

欧洲各国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很多是对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而且大多侧重于对种族和聚落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舞台

编辑

总结

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进入了一个不同流派、不同理论涌现的时期,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19世纪,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现代科学地理学的创始人a·冯·洪堡特和c·里特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建立了早期的理论。此后,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一系列理论,建立了各种分支,形成了体系。

形成和演变

与人文地理相关的书籍

里特用实证和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在《地理学——地理与人文素质和历史的关系》(第2版,1822 ~ 1859)一书中,论述了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的关系,把自然视为人性的基本原因,强调自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在他死后,人地关系理论在不同国家得到了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f·拉策(F. Laczer)在1882和1891出版的《人文地理学》一书中论述,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严格的限制。后来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 .森普尔和E .亨廷顿更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地理学家p·维达尔-布兰德斯(P. Vidal-Brandes)不同意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提出了另一种人地关系的观点,这种观点后来被称为可能性理论或可能性理论。他认为地理学的特殊任务是解释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之间的空间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了一定范围的可能性,人类在创造住所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利用这种可能性。他的观点在他的学生j .布鲁纳于1910年出版的《人类学原理》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曾被翻译为《人文地理学》)。布鲁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性是不确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维达尔-布兰代斯和布鲁纳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大,从而形成了法国学派。

受法国学派的影响,英国利物浦大学的P.M .罗·史培教授于1930造出了“调节”一词,创立了“适应论”。他认为,调节包含两层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和人类社会利用和利用环境的可能性。罗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人与土地的双向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性。

美国地理学家H.H .巴罗斯在1923年发表了《人类生态学》一文,提出了生态调控理论。他主张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态学的观点,认为人是人地关系中的中心话题,其他现象只有涉及到人以及人对人的反应时才有解释的必要。他还认为,历史研究的是人类在时间上的关系,而地理学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20世纪早期

与人文地理相关的书籍

德国学者O. ruutel提出了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探索原始景观转化为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后来,美国地理学家C.O .索尔提出,人类按照自己的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使之变成文化景观。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学者D.S. whittlesey提出了“相继占领”理论,认为地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而应该研究人类社会占领一个地方的历史过程。他们都强调文化在人与地理环境关系中的作用,形成了一种关于人地关系的文化景观理论,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它强调如果一个地区的居民在态度、目标或技术上有任何重大变化,他们就需要重新评估自然资源基础对他们的意义。

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地理学的“二元论”。正如洪堡特主张地理学应该在复杂性中理解统一性一样,里特认为统一性是地理学的特性。但德国人O. Paicheur等人反对里特的人文主义方向,认为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人类活动不在其研究范围之内。地理的二元论由此而来。Paicheur所提倡的二元论在西欧几乎没有真正的支持者。

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地理学界对人文地理学进行了批判,突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实际上是用经济地理学代替了人文地理学。同时,苏联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学科,理由是物质世界和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完全不同,认为两个学科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可能融合为一个学科,经济地理是一个纯经济学科,因此应该彻底抛弃地理观点。

直到1960,阿努钦。阿努钦批判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划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二元论,主张区域研究要寻求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联系和平衡,得到了绍什金、马尔科夫等众多学者的热烈支持,并开始逐渐强调苏联地理的统一性(见《苏联地理史》)。

学科体系的形成

随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并像自然地理学一样开始分化,一些分支学科相继出现,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种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发展的。

长期以来,欧洲大学的很多地理课程都是由历史学家来教授的。许多学者强调地理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研究与历史密切相关,历史地理的研究也长期局限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历史地理曾经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者H.C .达比等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而且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现代舞台

编辑

总结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发展

从过去的环境决定论、可能性论、适应论到和谐论。这是因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膨胀、工业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许多地区出现了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已经不能反映现实,不能指导人类的理性行动。

人类地理学

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影响下,人文地理学家主张用和谐论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析和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

1980 8月底在东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来自伦敦大学的教授M.J. Wise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环境急剧变化、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

改革

65438年至095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学教授W.L. Garrison开设了一个研究班,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地理学家。其中,英国学者R.J. Jolly和P. hagt在1960之后将定量方法引入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系,使得这一创新迅速在各国地理学家中传播开来,地理现象分布差异的表达开始从定性发展到定量阶段。航测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在数据收集和制图方面的水平,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的应用使地理学家能够处理各种变量的复杂计算,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一些空间规律,进行精确的测量,用数字形式表达人地关系,解释区域差异及其变化。

利用

人类地理学

系统论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后,迅速成为各学科的基本方法论。美国地理学家E.A .阿克曼(E.A. Ackerman)在1965年提出,地理学家应该探索一个由许多不同但相互依存的变量组成的系统概念,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处理人与环境的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生态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区域系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随着定量计算和系统论的引入,地理学开始用模型来表达所研究的地理现象。瑞典地理学家t·哈格斯特朗用归纳模型解释了新浪潮的特点,用随机模型预测了新事物的扩散概率,引起了广泛关注。英国学者Jolly和hagt合著的《地理学的模型》(1967)和《地理学的解释》(1969)极大地促进了利用模型探索地理学中的实际问题。

领域的出现

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和城市地理地位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出现了行为地理学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非常流行。通过研究人类不同社会群体、阶层、阶级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决策的过程,地理学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二战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使得旅游地理学迅速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人类以各种社会群体的形式存在,每个群体的不同文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文化地理学在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方面的重要性一直在增加。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城市的迅速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住房、就业、交通、环境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使城市地理学逐渐在人文地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联运动

人类地理学

传统人文地理学以小区域研究、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类型为主要课题,而转向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涉及土地整理、环境保护、贫困与饥饿、种族歧视、合理利用资源和改善人民生活等。这种人文地理题目的方向性变化,就是所谓的关联运动。传统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是将复杂现象的组合分离出来,从而单独研究整个复杂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这就导致了学科分化的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对社会问题,从而打破了各分支学科的人为界限,出现了新的综合。

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两个命题:

一个是人文地理学派,认为数量运动的机械模型压制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主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地理学,致力于用特殊的空间概念观察社会结构,研究它们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是激进的地理学派。由于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经济衰退,阶级和民族矛盾突出。一些地理学家认为,应该首先攻击资本主义制度,并提出革命性变革的建议。他们创办了刊物《对立面》,宣传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地理学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武装起来,提出新的综合方向,反对学科分割和专业化倾向。

主要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分为综合理论部分、一般理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和专著部分(区域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的综合理论主要是指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的一般理论可以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大方面,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大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著部分包括各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