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
事实上,无论是宗和还是连横,这主要取决于忠于君主的立场。
苏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愿意聘用他,所以他一度穷困潦倒。连大嫂都看不起他,更别说名人了。这对苏秦来说绝对是一个打击。古代文人可以饿死,没有地位,但不能没有尊严的活着。苏秦从这次惨痛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为了重拾一个读书人应有的尊严,他读了一批书,不断研究孙子兵法的谋略。历史上著名的“锥刺股”就是苏秦。
正在烛光下学习的苏秦,为了不犯困,用尖锥刺向自己的大腿根部,好让自己突然清醒过来。苏秦觉得成功了,就再次前往其他国家寻求合作。
他访问的第一站是周宪国王。周朝虽然孤独,但名义上还是个国家。但苏秦在周国显然不受欢迎。周宪王和他的大臣们认为他只是一个吹牛大王,所以他们不太信任他。其实以苏秦的才能,如果周宪王聘用他,周朝或许还能多撑几年。然而,他们错过了人才和复兴自己王朝的机会。最终,他们的灭亡是罪有应得。
苏沁抵达秦的第二站。秦惠王若聘苏秦,则无联盟,只有连横。如果此时激活苏秦,或许大秦统一六国的理想可以在他,秦惠王身上实现,张仪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秦惠王也错过了机会。当时秦国刚处死了政治改革家商鞅。苏秦有商鞅的风采。秦惠王怎么会启用他?其他保守派大臣不同意聘用苏秦,苏秦被客气地送出了秦国,再次“失业”。
虽然苏秦和他的老师鬼谷子早就知道天下大势归大秦,但秦不知人才,也没有用他的连横之法。不得已,苏秦转而向六国推销自己的联合之法,但过程并不顺利。赵并不秦,燕国虽偏僻,他也没有立即录用这种人才。相反,他在燕等了一年才见到燕。这时,苏秦抓住了最后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颜,并成功说服了颜。
事实上,这一时期苏秦推行的纵向一体化战略主张“联合弱者,打击强者”,以此构建跨国联盟。因此,在游说期间,苏秦热情洋溢,豪言壮语,渲染奢靡,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游说模式,即“诱利法”。肯定优势,指出危机,提出建议,分析利弊,用利益引导。即分析有力,优势展示,指出希望和光明前景,便于诱导,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苏秦最终以燕国为“联盟”基地,先后说服了其他五国。这六国的君主都效仿苏秦,要求他佩戴六国的印章,这就成了一种“契约”。如今,他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秘书长”,苏秦的政治抱负终于实现了。在苏秦十五年间,秦国没有与六国发生战争。结合的艺术成功了吗?在这里,从个人的职业生涯来看,苏秦确实取得了成功。
他戴上六国印章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且不说家人甚至邻居都要下跪迎接,特别有气势。苏秦去燕国时,向别人借了一百元路费。现在他有钱了,所以还了一百块钱。苏沁的随行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没有得到奖赏,只是上前询问。苏沁说:“我没有忘记你。当初你随我去燕,在沂水边,你再三打算离开。当时我也是遇到了麻烦,所以最后还是奖励了你。”。
再者,苏秦把联盟盟约给了秦国,起到了威慑作用。几代秦王的理想都是统一天下。如果六国真的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还吓着秦国,统一之路就更长了。秦能做的就是破坏联盟,和连横化解。苏秦邀请张仪主持联盟。张仪投奔自己后,故意不理他。结果,张仪投奔了秦国。
张仪果然上当,投奔了秦国。苏秦暗中资助张仪,好让他有钱运作关系,在秦王面前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直到张仪到了秦国做客,才被告知这是弟子们为了让自己的事业发展顺利而做的。张仪被师弟的所作所为深深折服,发现自己的谋略确实不如师弟。张仪劝秦王:不要趁苏秦在的时候攻打六国。没想到,一直被秦国避之不及的苏秦竟然如此凶狠。
因此,在过去的十五年里,秦国没有跨过六国的边界:
第一,害怕工会的力量;
第二,张仪报答石哥的恩情。
然而苏秦的结合艺术持续了十五年,却从内部崩塌了。秦国巧妙地利用连横的计策,引诱齐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责怪苏秦不履行职责,苏秦见势不妙,从赵逃往燕国。虽然赵是六国联盟的盟主,但苏秦逃走后,六国联盟的协议就名存实亡了。大约联合十五年后,大臣们进入了契约的“虚弱期”,越看苏秦越不顺眼,干脆暗杀了苏秦。
最后,苏秦在忙着和严太后偷情的时候,一不留神被人一剑杀死。苏秦死后,六国联盟的盟约彻底瓦解,张仪又调兵入侵六国。六国各有所图,经秦策动,矛盾暴露无遗。秦国轻而易举地逐个征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苏秦的合纵之术看似严谨,实则漏洞百出,十五年也没有通过改革的手段发展起来。他享受和平,天真地以为天下太平。没想到,苏秦一死,六国又联合又瓦解,最后被秦国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