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的故事或历史。
关外时期
沈阳故宫旧称“东北博物馆”,遗址位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又名盛京宫,清代又称盛京宫、首都宫、首都宫或奉天宫。建于努尔哈赤时期1625,皇太极时期1636。经过康熙、乾隆时期的重建和增建,形成了100多座建筑,500多间客房,占地6万平方米的格局。这是清代第一座庄严大气的皇宫建筑群,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和东北地方特色。
沈阳故宫是在明朝衰落、满清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65438年至0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以沈阳为都城,在沈阳老城区中心修建了大正殿和十王阁,这是沈阳紫禁城建设的开端。努尔哈赤死于1626年,他和孝慈高皇后所生的第四子皇太极继承可汗位,继续修建内廷,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林芝宫、官罗宫、延庆宫、永福宫组成。正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名为满洲,并于1636年将国号改为“清”,正式确定了宫殿的名称。直到皇太极去世,盛京宫一直是清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入关后
1644年,清朝迁都入关后,盛京宫成为“首都宫”,作为开国皇帝“龙兴重地”宫殿的神圣遗迹,其崇高地位受到清朝皇帝的高度重视。在1671至1829期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皇帝10东巡,祭奠祖坟,瞻仰始皇帝旧宫神龛及遗物,以表开国先辈功过。乾隆皇帝为了给东渡盛京的皇帝和皇后提供住所,多次对盛京宫进行了改扩建,形成了始皇旧宫和皇居并存的特点。其新建的西路建筑,使沈阳故宫有了东、西、东路建筑轴对称的新格局。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来富丽堂皇的皇家珍宝存放于此,作为“不忘根”的标志,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热河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宝库之一。
清朝以后
辛亥革命后,根据打扫房间的优惠条件,沈阳故宫仍由盛京办事处作为“皇家庄园”管理。1924 10,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事变”,新颁布的《修订清房优惠条件》规定,帝国财产全部归国民政府所有,奉天政府接管沈阳故宫。1926 165438+10月16日,在奉天宫旧址上,东北三省博物馆筹备办公室正式成立。沈阳故宫变成了博物馆,功能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东北三省第一所公立博物馆。从那时起,沈阳故宫博物院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奉天故宫博物院,日伪占领时期的“皇家财产”,辽宁省人民教育博物馆,以及国立沈阳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一座以宫殿遗址为依托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命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00年,沈阳故宫成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2004年7月1日,作为明清北京故宫的扩建工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英文:Mukden Palace)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也被称为盛京宫。它是一座清朝初期的宫殿,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它建于黄金天命(1625)的最后十年。
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称为“首都宫”、“首都宫”。后来它被称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宫殿建筑之一。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古建筑114,房间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遗址。建立在宫殿遗址上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其藏品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宫廷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