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建筑是凝固的音符,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据说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的灵感来自巴黎的建筑。舒曼试图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表现科隆大教堂的宏伟。
柴科夫斯基称赞道:“由伟大音乐家创作的几页乐谱,灵感来自大教堂至高无上的美,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描绘了人类深刻的内心世界,就像大教堂本身一样。”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当他走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柱廊上时,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
中国独特的风景园林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曲径通幽,竹子栽培,假山曲水,花木扶疏,构成了一种宁静美好的审美意境。正是这种独特的江南风格建筑,酝酿出了清新优美的江南音乐,如《梅花三弄》、《中华六盘花》。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在颐和园长廊中找到了和谐的节奏。站在景山山顶俯瞰故宫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交响乐的主题旋律和对位。
在音乐创作中,“重复”是最重要的作曲基本技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他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建筑上,当然这种重复一定是建筑设计引起的视觉元素的重复,如光影、色彩、柱子、开口和室内体量等。
一个建筑的效果大多取决于这些节奏关系的协调。简单和强大。罗马斗兽场双拱门的重复,希腊神庙美丽的柱廊,哥特式教堂的尖拱和垂直重复,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有古典音乐中常见的有规律的重复。
所以那些起伏的建筑之所以如此和谐协调,是因为它们充满了优美的“旋律”,遵守着建筑美的独特规律。那些宏伟的交响乐之所以如此对称完整,是因为它们结构严谨,体现了音乐美的独特规律。
精致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尤其是那些历史上与伟大音乐有关的建筑,更是让人感受到在怀旧中飘荡的不朽旋律。根据传说,在古代西方有一位年轻美丽的歌手。一天,他用音乐女神缪斯送给他的一把神奇的竖琴演奏了美妙的音乐。
歌到最后,山在动,万物在舞,甚至周围的建筑、砖块、砖头、石头都在回应,变成了坚实的“音符”,形成了“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美的,当音乐之美附着在建筑的物质媒介上,建筑就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扩展数据
音乐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建筑是以形式为基础的造型艺术,能引起类似听音乐的情感反应。在音乐中,我们可以从它的形式美中把握一些建筑因素。中世纪尖顶的哥特式建筑,引导人们仰望天空;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穹顶形建筑,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告诉人们不要看上帝,要看世界。
在音乐创作中,“重复”是最重要的作曲基本技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他们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建筑上,当然这种重复一定是建筑设计引起的视觉元素的重复,如光影、色彩、柱子、开口和室内体量等。
一个建筑的效果大多取决于这些节奏关系的协调。简单和强大。罗马斗兽场双拱门的重复,希腊神庙美丽的柱廊,哥特式教堂的尖拱和垂直重复,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有古典音乐中常见的有规律的重复。
所以那些起伏的建筑之所以如此和谐协调,是因为它们充满了优美的“旋律”,遵守着建筑美的独特规律。那些宏伟的交响乐之所以如此对称完整,是因为它们结构严谨,体现了音乐美的独特规律。
音乐之美包括音乐结构之美。但是,音乐的结构是受作品主题内容的限制并为之服务的。在主题的重复、变奏、展开、衍生、对比、再现过程中,结构时而强调变化,时而强调统一,完全是基于内容需要。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再现部分,作者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省略了呈现部分曾经出现过的“同学朗诵”这一副部分。
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受到建筑艺术的影响。比如贝多芬写《英雄交响曲》的时候就受到了巴黎一些建筑的启发。在第三交响曲中,舒曼想表现科隆大教堂的宏伟和壮丽。
就建筑设计而言,它注重主题与形象(造型)、统一与平衡、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重复与变化、个性与风格、色彩与色调等建筑艺术规律,在审美信息方面与音乐创作的艺术规律密切相关。建筑设计师如果能多了解音乐,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在建筑创作和设计中就会获得更多的自由,更多有益的启迪和美妙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