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开花

这是一本贴近生活的佛教书籍。作者Xi·阿荣博·堪布,出生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1963。他是藏传佛教尼玛派最伟大的上师仁波切最有影响力的弟子之一。这本书写得很漂亮,充满了同情和智慧。当我们遇到问题,面对苦恼和困惑,我们的情绪,感受和反应,他会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内心的本性,摆脱它。

节选:曾经有一个俗人,因为某段时间的工作生活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不好,充满烦恼。他向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摆脱它。”“什么是解脱?”他沉默了。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想在何时何地摆脱烦恼?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不能到外面去找一个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脏移植到自己身上,也不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解放了的人”,没有那么神奇和轻松。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当下,回归内心,对抗烦恼。

难得圆满,人生无常,因果不空,轮回已苦。贴近生活实践,从不同侧面审视和反思我们的现实生活。生病本身并不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修行,通过生病来实现内在的脆弱和悲伤,从而产生疏离感,或者推己及人,从而产生慈悲心。

去西藏的路上,我看到了他们为什么那么虔诚,每走一步都用全身磕头,用这种最原始、最原始、近乎笨拙的方式进香!对于藏民来说,佛是深入灵魂的支柱,也是藏民最信赖的支柱!就这样,他们坚定不移,依靠坚强的信念,一步一步走向圣城拉萨。也许是信仰赋予了一个人最丰富、最坚实的内心,最终达到了平静与安宁。礼拜——最虔诚的旅行!

布施的目的是学会放下自我的执着,从而更好的帮助别人,所以布施的动机很重要。给予帮助我们学会放松,不再紧张地把一切都握在手中,不再关注自己。令人惊讶的是,事实证明,给予会让人感到富有而不是贫穷。

学佛,先要学会做人。品格是实践的基础。没有它,练习就像空中的盖楼。

翻出三年前西藏大北线之旅的照片。我们给他们书籍、药品和食物。女人向我们要感冒药,孩子向我们要食物...穿越几十公里的无人区,路途遥远,他们的物资匮乏可想而知。没有信号,电话打不通,网络也没法指望。三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