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创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庭美德建设的主题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家庭为目标,以家庭和谐促进社区和乡村的和谐,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和谐家庭是基于家庭成员全面发展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是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才能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是家庭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只有大力倡导和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团结互助的和谐邻里关系,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创造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家庭与自然的和谐是家庭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只有增强家庭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家庭自觉融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家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推进家庭廉政文化建设
家庭美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全国妇联联合中宣部等18部委开展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成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2000年,全国妇联实施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家庭文明工程,推动家庭美德建设与地方文明建设相结合,奏响了时代强音。在城市,以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适应了现代家庭发展的需要;在农村,结合美化人居环境、创建绿色家园,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丰富了农村家庭的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从廉政建设大局出发,以筑牢家庭反腐防线为目标,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助力廉政建设,大力推进廉政家庭文化建设,增强妇女和家庭反腐倡廉意识;努力创建“平安家庭”,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加强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广大家庭积极参与“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针对城乡家庭追求健康、美丽、欢乐的实际,开展了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和中国家庭文化节,提高了妇女的身体素质,努力满足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建设“绿色家庭”和节约型家庭,向广大家庭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带动更多家庭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这些活动充满了时代特征,满足了家庭的需求。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表扬,受到了家庭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使家庭美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构建和谐社会赋予家庭美德新的历史使命。各级妇联组织要站在新的高度,充分认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家庭美德与和谐家庭建设的重大意义,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要围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深化家庭美德建设。以树立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从现代家庭和家庭成员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道德实践活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家庭美德建设、和谐家庭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深化、拓展和创新各类家庭创建活动。要努力打造一系列规模大、影响大、效果好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家庭美德建设的活动品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深入千家万户。
要围绕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深化和谐家庭建设。以构建和谐家庭为总抓手,整合各类家庭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在农家书屋、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双师型”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无毒家庭中融入各类以家庭为导向的特色创建美德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家庭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渠道,在广大社区、乡村、家庭中深化各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使家庭
要围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推进家庭美德与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要加强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研究,把握和谐家庭的内涵与外延、建设形式和载体机制;要加强家庭政策问题研究,推动完善有利于家庭美德、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要建立科学的家庭美德与和谐家庭建设评价体系,努力将文明家庭创建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城市评价体系,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工作制度,促进家庭美德与和谐家庭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