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茶”字是怎么产生的?茶在中国有多少年了?请详细说明!
中国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饮茶的起源,有人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有人认为起源于周、秦、汉、三国。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是“茶”字的正字法在唐代以前是“茶”,而《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用减去一幅图的方法写成“茶”,所以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在汉代,人们已经使用了茶这个词。陆羽只是总结了先民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茶的历史比唐朝早很多年。
1,神农说
于的《茶经》:“茶是一种饮料,它起源于神农。”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切与农业和植物有关的事物的起源总是归于神农。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用大锅烧水时发现的。煮出来的水颜色微黄,可以解渴提神。根据神农过去品尝草药的经验,发现它是一种药。这是关于中国饮茶起源最常见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把它附加在发音上。据说神农有个水晶肚皮,从外表就能看出食物在胃肠道里爬行。当他品茶的时候,发现茶在胃里流得到处都是,胃肠道被洗得干干净净。所以神农把这种植物叫做“茶”,然后把它变成“茶”字,就成了茶的起源。
2.西周理论
金昌渠《华阳国志·八志》:“周武王果然是巴蜀之师,而...茶蜜...被致敬。”据记载,当周武王攻打周时,巴国(今四川北部和汉中地区)已经用茶叶和其他贵重物品向进贡了。《华阳国志》中也有记载,当时有人工栽培的茶园。《华阳国志》是第一部用文字记载茶的古籍,所以历史意义更大,也更可靠。
3.秦汉说
西汉王保契约:关于茶学最早、最可靠的资料是在汉代,以王保写的契约为依据。这篇文章写于汉武帝宣帝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它是茶学史上先于茶经的最重要的文献。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用文章中的笔墨来说明。内容如下:
房子里有客人。拿着一个罐子,紧紧抓住它。打水喂。洗杯子的整箱。在花园里拔大蒜。用酱油切胸脯肉。建立肉和芋头。很难钓到。沏茶应有尽有。喂食已经掩盖了躲藏。房子后面有树。当切割成船时。上到江州。去油炸师傅那里。向政府官员要钱。推纺败。傻傻的锁眼亭。买座位,来回。我们应该为妇女谋利益。在小市场卖。返回首都。打开旁路。佩妮卖鹅。五羊买茶。杨氏水池承受负荷。聚在城市里。小心保护小偷。
“烹茶成器”和“舞阳买茶”证明了这种茶就是今天的茶。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茶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部分,以礼待客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可见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近年来,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随葬品目录中有“□夷”和“□夷”的竹简木刻。经考证,“□”是“真”的变体,说明当时湖南有喝茶的习俗。
九经中没有茶字,或者怀疑古代没有茶。我不知道九经中没有光字。在古代,蜡烛被用作灯。所以没有茶字,不是真的没有茶,而是茶当茶用。不仅九经没有茶字,班玛字也没有茶字。直到唐代,一幅茶字的画被任意还原,以为是茶字,茶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茶,首音同,读书如弟子。诗中所谓“谁说茶苦”也是如此。东汉以后,音府裁读。六朝以后,读音开始变化。唐鲁豫虽然写了《茶经》,虽然用了茶字,唐代岳在碑上看到了王元的题字,但还是有两个茶字,说明唐人还没有把所有的茶字都用上。(Xi世昌《清代Xi读书讲录》卷一)只能用茶的音读来形容,茶的体制从石梁变成了唐史。(摘自黄先帆《古籍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由“茶”简化而来的“茶”字的萌芽,起源于汉代。在中国古代印刷中,“茶”的一些字已经被减去,变成了“茶”的形状。不仅是字体,连“茶”的读音在西汉就已经确立。如湖南茶陵,曾是西汉刘欣的领地,俗称“茶城”,是当时长沙13下属县之一,被称为“茶陵县”。《汉书·地理》颜师古注墓中“茶”为“茶”:声奢而叛逆,声骄而叛逆。这个倒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来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也各不相同。同一个东西有很多名字,同一个名字有很多写法。代表茶字的,还有明字。
在古代史料中,关于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茶的声、形、意已趋于统一。后来由于陆羽《茶经》的广泛流传,进一步确立了“茶”的形状,直到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吃茶的记载很长,而且产地不同,名称也不同。中国的茶叶早在西汉就传到了国外,汉武帝向印度支那半岛派遣使节时,带去的物品除了黄金、锦缎、丝绸之外,还有茶叶。在南北朝时期,中国茶叶和丝绸、瓷器一起出口到土耳其。茶的广泛流行也可以得到验证。茶在社会各阶层被广泛饮用,大概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流传下来之后。所以宋代有诗说“自陆羽出世,天下取长补短,做春茶”。也就是说,茶被发现后,1000多年不为大众所知。
茶不仅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而且有很好的延年益寿、抗衰老、强身健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