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年底的崇祯皇帝没有幸福?

不可否认崇祯是个亡国皇帝,但奇怪的是,他是个被骂得少的亡国国王。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亡国之君。汉献帝懦弱无能。陈是一个荒淫无耻的皇帝。杨光,杨迪皇帝,算了吧。暴君的名声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南唐皇后李煜,比女人的手还长。她经历过多少次战争?虽然说了好话,但却是以三千里为代价,最后违背命令,连一个小周后的生日都守不住。在北宋,惠宗和李煜是形影不离的。历史上对这些人的指责多于同情(李煜被词幸免)。

但是崇祯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让他造反十几年的李自成是怎么形容他的:“君不十分黑,与世隔绝,有一大堆炉灶;我尽私,不如党忠。"(《邓吉·赵》)李自成因为在明朝的统治下无法生存而绝望,与崇祯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这段话他说的很客气,明明是“你不是亡国之君,但所有大臣都是亡国之臣”的优雅说法。连李自成都这么认为,何况别人。

清代张在《明太盗传》中评价崇祯:“唉!庄烈不是亡国之君,但在亡国之幸时,他缺乏救国之术。他处于一种焦虑和混乱的状态,最后十年,他熬过了七年。可是我没有听好和平的计划,字里行间也没有看到李和郭的将军。我死了,颠覆了宗社,我是烈士!”

事实上,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前,明朝已经名存实亡。除了朱茂元璋和朱成帝,真的没有人能说出明朝皇帝的真相。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喜欢当木匠的皇帝,有为了父母功名与大臣争斗多年的皇帝,有喜欢当将军又当什么的皇帝,有喜欢当自己奶妈的皇帝,有吃了红丸死了的皇帝,有喜欢微服私访调戏良家妇女的皇帝,

而且明朝自始至终,外患不断,蒙古、瓦拉、满洲相继崛起,战争接连爆发。有叛徒,如王镇、曹吉祥、刘瑾、顾大镛、魏宗宪和王承恩,他们先后控制了国家事务。而且汉奸掌权以来,宦官党和朝党之间的党争,是非之争,门户之见,都造成了国家大事的内耗。

所以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动荡不安了。这样的国家接手了,没有机会了。

然而崇祯皇帝并没有向他的祖先学习。在他统治的初期,他就表现出了对明朝皇帝的优越感。一个是果断,一个是勤奋。

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崇祯皇帝。十一月,甲子把魏忠贤安置在凤阳,十一月,魏忠贤上吊。十二月,魏良庆、客家之子侯国兴被处死。崇祯正月初三,魏忠贤一行崔成秀惨遭屠戮。六月,全峰、魏光伟被削魏忠贤党籍。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决定翻案,排名从崔成秀到下六。

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消除了魏忠贤和客家人的影响,巩固了他们的政治地位,也逐渐澄清了阉割的祸害。它让朝野的精神跌宕起伏,让人仿佛看到了明朝的希望。(但他随后继续偏袒太监王承恩,犯了与前任皇帝相同的错误)。

至于他的勤政,《明史》卷二十四曰:“然在位十年七载,静虑劝谏,用心经营。”而且从崇祯采取的很多措施来看,他也是想做一些有前途的事情。他在位十七年,用“罪已圣旨”安抚民心,所用的词都是极其自责的。

例如,当十年四月干旱,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时,皇帝在“罪恶赵佶”中这样说。

"...张观设吏,原本治理国家和女儿。今天,我是为了自己而做官,和官方有着同样的贸易。催钱粮耗火多,吃完适量羡慕多。即使已经免除,也是私征;只讨论修理,(确实)趁机滋润一下自己。或买无价值,或邮路抬轿。若遣使者,则卖贫富,或讲道理,则直。如果阿杜违背自己的意愿,他会随意敲打朴。如果包包有钱,就好容纳了。抚压推荐失真,津誉颠倒。再比如荀彧贪得无厌,两个都城都贪。乡官毁弃防,侵地。拿一个流氓当棋子,被汉奸牺牲。无良官员,畏势而屈。积恶色诱。嘿,王,谁能安息!”(《明代北方概论》卷十三)

可为什么这么果断勤政爱民的皇帝却死在景山公园的清风明月下?。

崇祯的果断是有据可查的,惩罚魏家是他十七年皇帝生涯中最光荣的一件事。之后,他的果断被误用了。

怀疑+果断是皇帝给所有忠臣良将的最大毒药。袁崇焕,一个杀了努尔哈赤的英雄,一个让满人在阿巴拉的战士,一个想学岳飞的忠臣,最后落得和岳飞一样的下场,死于最惨烈的抄袭,毁长城,这是崇祯的果断。“崇桓既然死了,边境事务谁也没有好处,明朝就确定了。”(《明朝袁崇焕传》)。

崇祯的嫌疑是明朝皇帝中最大的。杀了袁崇焕之后,对大臣们越来越不信任。他在任期间,有多少政府官员被杀,刚好有多少内阁首相没有统计,但如果按年平均算,特别是在位的最后几年,可能没人能跟他比。

如果一个皇帝在政治事务上如此大胆,他死是迟早的事。

至于他的爱民之心,他的“罪受了委屈”,他的“减餐退乐”的命令,实在是“博取名声”,掩人耳目。崇祯年间,边境纷扰,贼寇频仍,战争爆发十余年,北方大旱十余年。人民没有生计,国库没有钱。很明显。

崇祯九年,其实有人提出了解决财政空虚的方案。《明北略》卷十二载“钱论搜括”,正是此事:“四月,武术家在国内奏事,故请搜括大臣助付。”钱,学士,提议设法部,但他不听。学者说:‘比别人强的人,是幸运进步的,弟子多。然而,李习安主张为君子郝佑报名,以失去他的官职,并希望实践没有真实记录的法律。这都是天下之乱,圣人面前,小人肆无忌惮!而恶的是,富户兼并王的耳朵,而县市有富户,也是穷人的衣食之源。把兵源不足归罪于富家,而丢兵,秦始皇在巴清做不到,汉武帝在卜式做不到。当这场讨论发起时,绝望的恶棍们与富人发生了冲突,混乱开始了。“文体仁想讲道理,改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仍然负责推广。我不想当部长,就是想出名,已经放够了。没必要画。..... "而李习安,正如《明亡略》中的李炼所说,“江南武人李炼,写了一封信,请江南富人报名报销”,遭到大学士钱的驳斥。

事实上,这个李生是迂腐的。明朝存在了200多年。怎么会有穷皇帝?而且过去有几个抠门的皇帝放钱,也有几个特别会找钱的皇帝。要不要拿出来才是关键。向皇帝的臣下要钱是很尴尬的。另外,他是不是暗示皇帝也有私房钱,不肯拿出来?他的这个存折只有这样处理,这是他的命运。

李自成进兵北京后,打开内库,发现“老城积了三千七百万锭,都是五百(十?)二、刻有永乐二字(《明纪北略》卷二十)。这么多钱,如果真的是用来放库助赈的话,也许李自成不会去反对,清兵进不去,景山公园也不用自己自杀(唯一可能)。就算不够,也比“罪有应得”“减餐撤乐”实惠多了,普通人也会给他买点。

崇祯亡国,如明史所述。《盗贼传》,仍然是全面的:

庄烈继位后,建立了臣子党局,消耗了草原的物质资源,破坏了国家的法规,抢劫了边疆。尽管庄烈热衷于重新开始,但他只是名义上管理核事务。但人才贤能与否,讨论的是是非非,政事的得失,军机的成败,在国内未见,在外也不动摇。又多疑又被允许检查,那么死板还生气。任何检查都是苛刻的,忘恩负义的,一生气就掉脑袋。夫贼满山,四方鼎沸,任命政治把手者,非平庸即笨拙,压制两端,一事无成。国内外大臣救过命,不肯给。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的人,就要被消灭。他被任命为美男子,大权在握,功过无量。输的人会杀一个将军,城市会杀一个官员。赏罚太分明,罚不得,管得太严,管不得。自然灾害盛行,饥饿肆虐,政治复杂重重,外部叛乱猖獗。比如一个人的身体生机勃勃,坏疽毒发,晕厥已经很危险了,而医生好不好,药忽冷忽热,得了绝症,却救不了。为什么不去死?是明亡,亡于贼,其亡之根不在贼。喔!庄烈不是亡国之君,但在亡国之幸时,他缺乏救国之术。他处于一种焦虑和混乱的状态,最后十年,他熬过了七年。而字里行间却不见李、郭将军的身影,死造成了宗社的颠覆,才得以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