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历史数据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德国需支付总额为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的黄金,减为132亿帝国马克。1921年的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应该是当时经济危机时的5倍左右。

首先我们来看下面一组关于一战后德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数据:工业生产方面,1927已经恢复并超过一战前水平,1929恢复到压倒英法的优势,生铁产量达到1320万吨,钢铁达到1600万吨,而英国是9.8亿吨。化学工业的产量是1.5倍于英国,两倍于法国。在电机行业占绝对优势,1925年是英国的2倍,法国的4.5倍。在国际贸易方面,德国已经上升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美(英美当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在一战后几乎完全丧失)。数据可能最能说明问题。一战后短短十年,德国经济确实创造了发展的奇迹,而上述“美国再发明论”之所以不能解释我的问题,是因为如果德国经济的复苏和腾飞发生在一战后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是可以接受的,符合当时德国的经济状况,但我们所面临的德国战后经济状况是这样的:一战中,德国有200万人死于战争。654.38+0.5万人伤残,654.38+0万人死于饥饿和瘟疫,经济濒临崩溃,工农业生产大幅下滑,工人实际工资减少,加上654.38+0.32亿马克的巨额战争赔款,德国基本完蛋了。试想一下,它这么破,短短十年就做到了对英法的绝对优势,真是不可思议。而且美国的重建理论也仅仅局限于外部原因的角度,而忽略了德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内部情况,尤其是一战后德国经济的内部结构。

所以我质疑传统观点是否夸大了德国在一战中的实际损失和“美国再造”。我认为一战后德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只是美国的再创造推动的,而一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是其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德国在一战中的经济衰弱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其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的影响也比同盟国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较少的工业设施被战争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的战争手段是采取速战速决,速战速决的实质是先打击智者,强调进攻。这种战术的实施,使得从1914年德国入侵比利时开始,到战败投降,整个一战的主战场都不在德国。即使在战争的后期相持阶段,战争的主战场仍然在德国以外。所以,尽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消耗,但其工业基础在一战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而法国的经济基础却受到了大得多的破坏。战争使法国约7%的领土及其大部分工业和富庶地区被德军占领和蹂躏,1/4的工业被战争摧毁,物质损失高达134亿法郎。工业基础的完整存在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战争结束,生产需求产生,资金到位,这些工业生产必然会快速运转,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复苏赢得宝贵的时间。与此同时,法国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重建战乱地区。可以说,在1919年,德国经济相对于邻国的优势比1913年更加明显。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勇克地主和垄断公司在战争中增强了实力。虽然德国的工农业在一战中损失巨大,某种程度上处于崩溃的边缘,但这些损失都是由劳动人民承担的,工业损失也仅限于小企业、轻工业和日常生活的一些领域。另一方面,勇克地主和垄断资本家在战争中发了大财。克虏伯公司在1913-1914赚了7500万马克,增加到1916-1917。可以说,一战不仅没有让德国的垄断地位受到损失,反而进一步加强了。这导致了一战后德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现象:战后德国经济中的权势集团变得更加强大;那些脆弱的经济在战争中被淘汰了。应该说,德国经济结构中的弱势经济在战争中被摧毁,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其生产和资本集中却加速了。这种集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一旦经济发展的条件到来,其经济必然会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垄断组织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新兴的大型行业(化学、机电、钢铁、石油),仅仅通过垄断组织生产,更容易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科学管理方法。所以德国的这些新兴产业能够在一战后的几年里迅速发展,也是因为其国内的勇克地主和垄断组织在一战中保留了实力,所以一战后也有能力迅速发展..1925成立的法本化工公司和1926成立的联合钢铁公司就是两个最突出的例子。法本化学公司几乎完全控制了德国合成炸药、人造纤维和颜料的生产,而联合钢铁公司垄断了德国50%的石煤和生铁以及40%的德国钢铁产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战后的经济中,德国在钢铁、化学、机电方面比英法有着绝对的优势。

3.战后德国接受了美国和英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凡尔赛会议上,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德国需支付总额为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的黄金,后来减少到132亿帝国马克。1921年的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德国采取“履行就是证明自己履行不了”的策略,消极对待战争赔款,以英法与美、英法矛盾为借口,补偿战争赔款和经济危机,使盟国在1924年8月伦敦会议上通过了帮助德国的“道斯计划”,大量美英资本注入德国(其中70%为美资)。根据计划,对德国的贷款达到326亿多马克,而在此期间,德国只支付了114亿马克的战争赔款。从上面可以看出,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德国脆弱经济的沉重负担,德国只是用这种“负担”以“借鸡生蛋”的方式吸收了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大量资金的到来,其实就是盟军内部的资金流动。这些资金不仅为德国偿还了战争赔款,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资金。大量的资金和投资无疑为德国经济的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我不否认这些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德国经济,但这种作用是有前提的。如果以上两个因素都不存在,即使有大量的资金,也不会促进德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我们不妨假设,当一个绝症患者(传统上被视为德国战后的经济状况)需要输血时(缺乏资金和技术),如果他自身的身体机能缺乏造血功能(德国的工业基础被彻底摧毁),那么再多的输血也无济于事,相反,还是有害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可以总结出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一战无疑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但与其他条约国家(除美国外)(尤其是法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较小,德国的勇克地主和垄断公司在战争中得到加强,加上德国在执行《凡尔赛条约》中赔款的“仁慈”和美英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