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镇的建立与演变

朱元乡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乡镇。留在家里的农民缺少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该乡立足区域优势和现有基础,进一步抓好竹子优势产业。全乡建立了2648亩竹子两用林基地,其中竹子高效经营实验示范区934亩。依托朱元高山有机茶基地,搞好高山有机茶生产。有机茶基地占地600亩。因地制宜开发野菜开发项目,招商引资成立松阳绿冠食品有限公司,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活力健康”牌商标。尝试在小竹溪村种植无公害野菜,建立无公害野菜基地。

以柿子和杨梅为主,柿子产量可达112吨。杨梅在成田很有名,产量可达40吨。小竹溪的翠冠梨、桃已经投产。小学:松阳县朱元乡中心学校校址位于小竹溪村,原名小竹溪村短期小学,创办于1925。1952,称乡西溪小学,校址为吴氏宗祠。1963增加高小班,更名为朱元公社中心学校。1969年8月,附中班。1971,县里拨款建了新校舍。1984,更名为朱元乡中心学校。1987县政府划拨500亩林场。1988初中自主办学。1991年,学校有5个教学班,在校生105人,教职工9人。校园占地0.8亩,建筑面积868平方米。2000年,承天村并入乡中心校,2003年8月,全乡完成小学“撤班并点”工作。1999,乡初级中学并入城南中学,乡中心校迁至原中学。2003年,农村中心校舍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004年9月,新校舍投入使用。2005年,学校有10个班级,327名学生和28名教职员工。校园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88平方米。

中学:松阳县朱元乡初级中学原为朱元乡公社中心学校附属初中班。创办于8月1969,校址位于中心校。1988年,县教育局拨款5万元,乡自筹6万元,在祠堂下新建1325平方米教学楼和教师宿舍。同年,初中搬入新校舍并单独成立,名为朱元乡初级中学。1991年,学校有6个班,228名学生,19名教师。校园占地2亩,校舍面积1325平方米。1999,乡初级中学并入城南中学。

利用成人文化教育学校开展扫盲,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到2005年,超过98.87%的农民已经脱盲。朱元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朱元峡”瀑布、潘殿元瀑布、姚桥观光亭、东陵蝙蝠洞、水库中间的岛屿,其中“朱元峡”已被列入“浙江绿谷十大峡谷”并列入县级风景名胜区。据专家初步调查,潘坑瀑布群风景资源优美,大小瀑布形态各异,形态各异,四季泉水不断,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是游客游览的好去处。

“朱元峡”瀑布景区位于朱元乡潘坑村,距松阳县城仅14公里。峡谷里的山一望无际,雄伟壮观。山上树木葱郁,竹林翠绿。“竹园峡”峡深,干流长2800多米,流域面积5900亩。干流有瀑布20余处,其中瀑布7处,高度10米,俗称“竹园七矿”。朱元峡谷的瀑布美不胜收,这些瀑布或飞临天际,或虚练,或起伏,或曲折,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朱元峡”以其“山陡、石奇、水秀、潭幽”的纯天然风光被列入首批“浙江绿谷十大峡谷”。

王氏宗祠、潘氏宗祠、叶氏宗祠、项氏宗祠均为清末古建筑。横岗和黄庄的廊桥历史悠久。山索坳唐代葛洲堂碑刻较多,小竹溪、横岗祠堂有民间文物,如同治碑、小思碑、李频碑等。相传明末清初时,松阳大竹溪、小竹溪村流传着元宵节的习俗。按照大竹溪的旧制度,村里以庙为单位,每个亭子里都有一个祭坛,每家每户轮流供奉水果和糕点。小竹溪的祭祀和大竹溪略有不同。小竹溪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月末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户为单位,不分贫富,家家户户都可以参加。一个村子的主干道上摆着八仙桌,家里摆着鸡鸭鱼肉和美味的糕点。更多的供品简直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工艺品,一张又一张的桌子成为家庭主妇们比拼匠心、竞争的场所。送礼者点燃蜡烛,并不时燃放鞭炮。最后从村头第一桌开始放鞭炮,一桌接一桌,直到最后一桌放完才能撤桌。平日很少听到的竹溪锣鼓铿锵之声,不绝于耳;夜晚,龙灯舞狮此起彼伏,烟花爆竹响彻夜空,全村一片欢腾,老少皆宜的欢乐场面令人振奋。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表达了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悦,并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平安繁荣。两村节日期间,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真正尝到了浙西南浓郁的民俗风情。

横岗七月半的馒头,大岭头的芝麻果,清明节的青果,都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而朱元人在端午节会包很多粽子,山上竹叶包裹的新鲜粽子特别好吃。他们想把它们送给西平等平原城镇的亲朋好友,与他们分享节日的快乐。在横岗、潘坑、大岭头等村的正月里,群众会组织自己的舞龙队到本乡各村表演,甚至到远处的叶村、西平等地表演,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