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几代导演?

划分没有标准定义,一般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具体分为:

1,“第一代导演”是指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开创者,如张石川、郑秋正等。

2.“二代导演”是指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界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3.“第三代导演”是指活跃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界的导演,如郑、谢晋、、、、凌子峰、谢铁力等。

4.“第四代导演”是指“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导演,如张暖星、、滕文基、、、、郑、等。

5.“第五代导演”是指毕业于电影学院78届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6.“第六代导演”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90年代初开始拍摄电影的一批导演。比如管虎,陆学长,娄烨。

7.“第七代导演”是指“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

扩展数据

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是指无声电影时期的电影导演,一般活跃于上世纪前期至20世纪20年代末。1913年,郑秋正与张世川合拍《一夫一妻难》,并进行独立编剧创作,开始尝试摆脱传统戏曲舞台,被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奠定第一块基石”。他们也成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二,第二代导演

“二代导演”主要活动在三四十年代,有些导演直到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还在电影岗位上工作。“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变。

在艺术上,这一代导演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同时,他们注重将“现实主义”与电影摄影相结合,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长处。

第三代和第三代导演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新中国成立至1965文革时期,优秀作品有华水的《南方的战争》、《白毛女》、《崔伟的《青春之歌》、《列兵张嘎》、《谢铁力的《早春二月》。

2.第二阶段:从1966到1976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等几部好电影,故事片的创作几乎是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第三阶段,文革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量优秀作品,进入艺术收获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期。

第四,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组成的创作工作者。他们一毕业就遇到了文革,这样他们的创作生活就在1978之后开始了。由于时代的局限,第四代导演在学习期间未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影响了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但他们建议电影不要被僵化的舞台所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实、简单的形式去探索平凡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开始对历史进行反思。第四代的创作高潮随着这种反思而爆发,第四代的创作导致了中国电影的复兴。

农村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主题,他们对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达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一代导演

百度百科-第二代导演

百度百科——第三代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