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铜陵高姓的源流及人文考察
东山铜陵高姓世代沿袭炎帝世系和姜姓分支,是中华姓氏的组成部分。
一、炎帝和高姓的由来
在古代传说中,被称为中华民族两大祖先之一的炎帝是一个与神交织在一起的人物。相传在五千年前的原始时代,今天居住在陕西的少甸部落的首领娶了焦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女邓,一个叫,并分别为少甸生了一个大儿子。女邓为炎帝所生,人称神农,位列“黄三”;附宝是黄帝,人称轩辕,居“五帝”之首。据《国宇。”,“黄帝是汲水做的,炎帝是姜水做的。成与德不同,所以黄帝是嵇,炎帝是”。因此,姬姓和姜姓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两个姓氏。姜水,又名淇水,是陕西省岐山县东部渭河的北支流。由此,有学者认为颜地民族起源于渭河上游,后逐渐东移,沿黄河南岸向东扩展。在氏族的众多支系中,据说风泊岭与高姓的起源关系密切。
冯伯苓,又名伯夷,一般认为是的祖先,他后来在西周被封为齐。如燕在《左传·召公二十年》中说:“昔凉鸠家始居于此,季因之,是因博陵、普谷家,后有太公家。”《史记世家》说祖上尝四山,辅佐玉屏水土,夏封于鲁。四山是伯夷。司马贞的《索隐》进一步解释说:“齐太公,姓姜名雅,是炎帝的后裔,在伯夷之后。张思岳有立功之功,被封为鲁,子孙随其姓鲁,至今犹在其后。”据《史记》(卷三十二)和《渤海高氏列传》记载,(姜尚)是炎帝的第五十四孙。
姜尚,又名吕尚、吕望,原名姜明雅、姜太公。姜尚协助周文王下西洋,姜尚协助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政权。因战功卓著,分封至应丘(今山东淄博),建立齐国,是齐国的缔造者,也被尊为齐太公。他整顿吏治,遵从地方风俗,简化各种礼仪,使农业、工业、商业顺利,齐国成为强国。公元前386年,从建立齐国到“田代齐”。600多年后,姜奇的政权传了20代,有32位君主。
相传姜太公第八个孙棋文公(姜池),他的一个儿子分封在高邑(今河南禹川市),叫公子高,他的孙子名叫姜思,是齐国的一个大臣。在朝野纷争动荡之时,姜思运筹帷幄,化险为夷,立姜为齐国国君,即齐恒公。由于功勋卓著,威望很高,齐恒公让后代世袭上卿,并以“高”为祖父姓氏,称高。据《新唐书》(71)记载,高是第165438号。从此,高氏子孙以高为氏,兴盛一时。高被尊为中国高姓始祖。
高有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京兆、金陵、山西八郡。
东汉漳河二年(公元88年),第二十五孙高洪被任命为渤海郡(今河北沧州)知府,后定居任县(今河北景县),成为渤海高氏的始祖。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渤海高氏兴盛,成为高氏最负盛名的一支,后裔遍布全国,以至于后世高氏大多自称“渤海高氏”。东山铜陵的高姓也属于“渤海高”。
二、东山铜陵高姓祖先迁徙过程
根据《新唐书》(卷71)、《史记》(卷31)、《高氏族谱》、《张敏高氏族谱》、《小芸高氏大事记》和《东山铜陵高氏族谱》,其迁徙过程如下:
第一代是祖先高希,居住在山东省长清县。
第十世高柴,羔羊出生,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迁居山东曲阜。
第二十五世高洪,名石莲,渤海始祖,迁居河北景县。
五十四岁的高琼,字宝臣,北宋勇猛的武王,随父高倩迁居濠县。
闽粤高姓始祖第五十七世高耀祖,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由浙江殷珊(今绍兴)迁至福建漳浦。
第五十九名高东熙,字彦贤,绍兴二年(1132)考中进士。他有四个儿子。除了与岳飞的女儿尹平公主订婚的小儿子外,其他三个儿子分别居住在漳浦、龙海和南京。其中一位是湖南岳州安乡音,后迁居广东潮阳,是粤东高姓的始祖。
八十?高东熙的第21个孙子高赞九,在清康熙年间(1681)将家从漳浦迁到了古楼小芸的高绰村。他尊崇祖先,在高厝寨建高家庙,祭拜祖先高东溪。他有两个儿子,长子田祥,次子田瑞。长房的曾孙是有名的龙。据云小狗家的口口相传,曾孙龙出生在铜山。从此,高龙在东山扎根,枝叶繁茂。
三、铜陵高姓的文化状况
高龙,又名高邦元,是铜陵高氏的始祖。清雍正十年(1732),从小芸水流沟迁至铜山(今东山铜陵镇)。刚来东山时靠卖萝卜打拼,后来被东山崔家招为女婿。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生了崔氏(今崔武烈先生和崔友秋先生是他的后代),次子高峻被选为铜陵高始祖,三子回居住。铜陵高已传十二代,人口约1500。
清咸丰至民国时期,铜陵高家涌现出高正阳、高、高、、高柏龄、高、、高连奎、高等名人。他们开店、经营航运、创办戏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慈善、教育、书画、灯谜、昆曲等方面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商店
成发店:位于前进街161号。其创始人是第三代高正阳,经营瓷器、建材等国货。
成长店:在千千街,创始人是老四高炯耀,经营布帛制品。
张彤店:在千千街,创始人是五世高汝珍,经营红糖、大米等食品。
成发店:在街,创始人是高五,经营烟、酒、茶等。
张法店:在千千街,创始人是经营笔、墨、纸等文具的高金勇六世。
宜城店:未来街278号,创始人是第六代高琼枝,经营广东、南洋等进口杂货。
和顺典当行:在未来街,创始人是从事典当业务的第六任高志清。
(2)商船和渔船简介
“方化”号、“华成”号、“华德”号商船是由高正阳创办的。
铜陵电船(商船)是由高汝珍创办的。
有两艘渔船,东城号,作业分别是定置网和引风。创始人是高志清。
金华发行商船,由高安府创办。
1950年国民党军队从台湾省撤退时征用了载货量为2000吨的商船利东号。据说船的船体还在台湾省。该船的创始人是高连奎,经理是高。
(3)戏剧俱乐部
民国十八年(1930),高志清创办东山玉荷城汉剧团。
1940至1950期间,和顺典当行开设昆曲练功房。
(四)清朝,民国,乡村圣贤和学者
?“追根溯源,发扬先人之德,班门弄斧,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铜陵高氏子孙也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自从老祖宗高邦元迁到东山后,通过一、二代老祖宗的努力,发家致富,兴旺发达。特别是第三代祖先高正阳,生于清朝嘉庆年间,卒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青年时期,他创办了“成发”国货商店,然后购买华成、华德、方化等商船往返津、沪、穗等港口城市进行运输贸易。他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商人,还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清咸丰五年,与东山乡贤黄、孙佑全等捐资,倡导建设铜山外城。在大窝山,他和孙友泉、陈振年为黄道周先生祖坟建墓,立碑。在清同治九年、光绪十年、光绪十七年,先后三次参与重建武祠、南真书院。因此,村里的人尊称他为。第三代高也在清同治九年慷慨捐赠了关帝庙的一对石柱,他的恩情永久地刻在了老乡们的心里。清光绪十七年,高去世,朝廷赐给他一份“回”(出自七品)。第四代高炯耀是当时铜山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长孙高百灵获得了他的书法风格,并成为福建的书法家。高,第五代,抗战时期铜山镇镇长,东山县商会渔会会长。他积极参与筹集资金购买飞机抗击日本侵略者。他的灯谜巧妙有趣,也是东山县有名的昆曲艺人。第六代在东山县开了一艘有风有梭网的渔船,开了一家和顺当铺,还创办了“玉鹤城”汉剧团,免费为乡亲们演出。他的第三个儿子,高连奎,毕业于燕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这是一所1940年代早期的教会学校。第六代高柏龄,是一位毛笔书写流畅的作家。25岁当选东山劝学派主任。先后受聘于厦门、同安、石马、角美等地的学校,教授语文、历史、书法。他的《墨宝》被列入厦门博物馆收藏和收购目录,他的四面旗帜被收藏在新加坡东山会馆,使他成为民国时期东山县著名的书法家。第七代传人高,师从著名画家林瑞庭先生。他的中国画以“构图清新、造型优美、笔法超然、风格独特”而闻名。第七世孝高瑞以泥塑木雕作品闻名县内外。
(5)慈善。
铜陵的高家是个慈善团体。清同治九年(1872),高正阳捐银30两重修关帝庙,清光绪七年(181),捐银100两重修南皮书院。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关帝庙时,高家的店铺曾向其捐款。民国十七年(1928),张成出资500元,白银为简寨村建城堡(遗址还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张彤”“张成”捐资500元,用于抗日飞机(方碑竖立在九仙山山顶)。
四。结论
正如东山县原政协主席高爱明所说,“饮水思源,祭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正是这种习俗,使得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没错,就是世代传承的中华文明。新时期,东山铜陵高氏家族中涌现出高、卞秉心(原名高如玉)、高、高以谦等学者名人。他们在海洋生物研究、音乐、书画、教育等领域的成就,都是对社会、对家乡的贡献,激励着后人。但关于铜陵高家的渊源、人文考察、社会公益活动,本文无法尽可能详细。只是基于炎黄子孙不忘渊源的愿望,推而广之,让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家乡。
?2017 165438+10月2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