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备为什么被称为伪君子?
刘备的历史形象虽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反映的那样,但绝对仁义,圣人在人间。但在汉末军阀中,刘备绝对是心地善良的。古人之所以尊刘而贬曹,除了《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引导所致,还在于三国乱世中刘备确实有他的闪光点,他一生中的许多作为都能得到百姓的认可。
刘备是人民家庭的底层。虽然头上戴着刘家皇族的帽子,但实际生活水平和地位都很一般。毕竟一个父亲早逝,靠母亲编席卖鞋的家庭,并不比如何赚钱。
比起曹操,袁绍,孙权等。,他比那些家境殷实的世家子弟有更多曲折的经历,更有人情味。
底层人民的生活让他看到了更多的人性和人民的疾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刘备很少作恶杀人。相比较而言,在三国历史上被视为一代明君的曹操有一场屠杀。
刘备在平原期间,防备贼寇,家中乐善好施,深得民心。刘平是中国的一个富人,他对刘备的统治不满,雇了一个刺客来刺杀刘备。没想到刘备以礼相待,有些话触动了刺客。最终刺客不忍伤害刘备,弃刀而去。
而在荆州,面对曹操的大军追击,刘备带着跟随他的十几万荆州人仓皇而逃。百姓行李太多,行进缓慢,曹操的军队越来越近。有人劝他弃民,刘备不忍。这些人既然跟着他,他就要对他们负责。
已故的主说:?以人为本,而今天的人是属于我的,所以我为什么不能放弃!?
比起曹公随意把老百姓当野草砍,写诗流泪,乱世挣扎的刘备敢于冒险保护老百姓。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都已经被奉为一等英雄。如果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人格底线那么高,那些普通人绝对不会出事。
当然,不仅是对百姓,对部下,刘备通常也是宽大为怀。
黄泉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不得不退兵。当时驻守江北防守魏国的黄权,因为回蜀的路被吴军堵死,无路可退。最终,绝望的黄权选择了向魏投降。
根据军法,向敌国投降的叛徒的家属应被拘留作为惩罚。
有司执法,白收老婆。
但是刘备背叛黄权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他体谅黄泉的困难。他没有指责他,反而说对不起他。毕竟他的失败导致了黄泉的困境和无路可退。
已故的主说:?孤负黄泉,权不孤也。?
刘备对黄泉一家一如既往。黄权的儿子黄冲留在蜀中,后加入尚书台任尚书郎官职,最后在邓艾入蜀时死于绵竹,为国捐躯。也是对你忠诚的一种解释。毕竟,他是一个叛徒的儿子。
我会继续前进,但我会战斗到绵竹,我会崇拜军士李帅,期待死亡,我会看到他被杀。?三国历史
投降吴国是不可能的,回到蜀国也是没有办法的。旁观者很难理解黄权的处境,但刘备理解他。君子喜,子孙福。读到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孔明会这么说。忠义节,继之以死?是的。另一方面,黄权在向曹魏投降后,为了让黄权彻底回心转意,下令民众散布刘备杀了黄权全家的谣言。但是,黄泉不相信。黄泉的判断是事后证明的。君臣相知甚深,不以为耻。
这与于禁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禁投降的时候,面临着和黄权一样的困境,也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举。然而,当他回到魏后,曹丕命令人在曹操的陵墓前给他画像羞辱,最后他羞愧难当,选择了自杀。
其实不光黄泉和刘备做了很多类似的动作。比如徐庶为了曹操抛弃刘备。刘备不仅没有杀他,还放了他。要知道,当时刘备兵败于孙,正被曹操追得像丧家之犬。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徐叔抛弃了他。不管什么原因,过河拆桥的行为都是实打实的。
而且徐庶的创举本身就是对当时刘备集团的士气打击。你不妨想一想,你师父身边最重要的军师已经叛变了。一般的仆人能保持安全吗?但刘备做到了这一点。为了尽孝部下,他甚至不顾自己的生死。这是一种怎样的仁义境界?
比如襄樊之战,刘备的妹夫糜芳叛变,开城率吴栋大军入城,导致江陵失陷,关羽战败,最终被杀。
按照军法,糜芳一家应该坐在一起。但是当糜芳的哥哥糜竺把自己绑起来,去找刘备忏悔罪过的时候,刘备一点也不怪他,还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你可以认为刘备此举有笼络人心之嫌,但至少他没有被杀,对吧?相比之下,曹操为了200多人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就太残忍了。而就算是虚伪,从头到尾能做几十年,也是真的。
他们说刘备虚伪,并不是因为刘备真的虚伪,而是因为他们容易站不住脚,他们经常批判一个在乱世里以和平时期无法实行的圣人之德挣扎求存的英雄。
在我看来,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刘备是为数不多的视人命如命的高人。他尊重生命。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人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