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灿中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董仲舒(179-104),广川郡(今衡水县广川镇大东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寻求治国方略。儒家学者董仲舒在《赐德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合一”、“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源于天”,自然和人事都服从天命,所以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学维护了汉武帝的中央集权统治,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任江都夷王,刘飞,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胶西王刘端,四年后辞官回家。从此,在家写书,朝廷每逢大事都会让使者、廷尉来他家询问他的意见,至今仍为汉武帝所看重。
董仲舒死于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
总之,他总结了儒家思想与尊君、礼仪等符合同时代人统一需要的部分的融合。事实上,他是儒家的第一个领袖,向当权者扔石头问路。被采纳后,百家停摆,唯儒家一家。自汉代以来,中国文化陷入了中央集权的时代。
用宗教的眼光看董,他是大师,是投石师,是战术家。孔子和几代弟子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在他手中获得了成功,影响了千年中国的历史走向。
孔子只是一个理论家,他是一个实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