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扬州文化社会调查报告!1500字

扬州八怪社会实践考察

前言:

自隋唐以来,扬州一直以经济繁荣而闻名。虽然经历了换兵之灾,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后总能迅速恢复。到了清代,虽毁于十日屠城,但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得到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都市和全国重要的贸易中心。康乾盛世以来,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中产阶级家庭甚至稍微富裕的人也纷纷要求在房间里悬挂字画,以示高雅。民间有句话叫“家中无字画,非旧家”。据《扬州画舫》记载,当地有一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稍有名气的书画家,其中不乏当时赫赫有名的,涌现出一大批有开创性贡献的绘画大师,其中“扬州八怪”就是著名的一位。

扬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群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八怪画论由来已久,但八个人的名字各不相同,有、李、李善、金农、黄慎、郑燮、高翔、王,还有高、华严、边寿民、闵贞等。有十五六个人之多。

扬州八怪崇尚创新,自强不息。在艺术创作中师法自然,表现自己的气质;画风上,各有特色,争奇斗艳;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诗、书、印的完美结合。他们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正统画派,被称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转变,“奇”这个名字也从贬义变成了褒义。

扬州八怪的画,意趣盎然,形神兼备,发人深省。其积极创新的精神对传统保守主义者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后世画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扬州八怪的形成

1,临江,交通便利。

杨迪下令开挖和修建南北“大运河”,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如此庞大的工程,受益千代。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人才物资交流频繁,区域日益富庶。扬州兴于汉代,盛于唐代。唐代诗人杜牧有“扬州路十里春风,不如卷珠帘”的诗句。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扬州再次繁荣起来,成为长江、运河沿岸最璀璨的明珠。

2.百业兴,盐业为重。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取交通之利,既是水运的重要通道,又是淮盐的集散地。康干年间,扬州在盐业的带动下,出现了百业兴旺的格局。如漆器、玉器、雕版印刷等。在全国享有盛誉。

3、官员崇文,盐商培养士子。

扬州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当时的地方官员如王世贞、孔、卢见增等都非常重视文化。往往是“白天做生意,晚上接话”。学者和名人受到礼遇。当时的盐商践行着培养士子的作风,经常举办诗会。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天下文士半集”的盛况。

4.石涛主张借古开今。

石涛晚年住在扬州。他主张绘画“笔墨当随时代”;在艺术上,他主张“天法至上”。从理论到实践,它开创了清代文化转型创新的先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又不被传统精神所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打破旧律,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叶生活在扬州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历史悠久。但是八个人的名字互不相同。据李玉邦《欧波罗氏书画概观》记载,八怪是、李、李善、金农、黄慎、郑燮、高翔、王。此外,高还有、边守民、闵贞等。在各种书籍中被列为“八怪”,意见非常不一致。今天,人们从李玉邦那里得到了“八”这个数字。

1.郑燮(1693-1765),江苏兴化人,今称八怪之首。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为郑燮的一幅《朱兰》题词:“板桥先生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奇怪,风格奇怪,书画尤其奇怪。看他的诗词书画,既想看高智,又在惊叹中体现仁与悲,尤其是古今天才中少有的。”

2.高翔(1672-1734),又名高,本名,魏三,又名园、南村、舒、道士。祖上从山东迁到辽宁铁岭,李汉军挂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他是扬州八怪罗聘的老师。高擅长用手指作画,他的“指画”已成为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3.金农(1687—1764),字寿门,名东信,杭州人。他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五十岁后开始画画,一生贫穷。擅长花鸟、山水、人物,尤以水墨、梅花见长。他的画造型古朴简约,布局典雅,构思新颖。作品有《迷因图》《月亮花图》等。他最初创作了一种隶书,自称“漆书”,另有意趣,也叫金农体或董信体。他的笔画有粗有细,飘逸厚重,字体多为长方形,头重脚轻,非常漂亮。

4.李毅(1686-1762),本名,本名,道人敖,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晋升,五十三年,绘画被称为朝廷的祭品。因为不想被正统画风束缚,所以被排挤。乾隆三年,被选为山东藤县知府,回到省政府。经过两次不同的封号和一次降职,他到扬州卖画为生。

5.黄慎(1687-1770后)福建宁化人。擅长写意人物,间作花鸟,山水,大胆设色。有一本胶湖诗集。作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是一位全才画家。

6.李(1695-1755)江苏南通人,别号、清江、、一白山、致远、借贷园。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而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来在安徽潜山、合肥任知县,仍因不讨好被定罪罢官。

7.王(1686-1759),安徽歙县人,现居扬州,以卖画为生。花草,随意用笔,绚丽多彩。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

8.(1733-1799)清代故里名画,字大双峰,与、花坛、金牛山人、周渔夫、石莲老人并称。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代表作品有:《物外气象》(画册)、《两座覆花之峰》、《丹桂秋高》、《树荫下的日出》、《顾青的歌唱》、《有声画竹》等。著有《叶翔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本真”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和发挥,用一生的时间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画风。毫无疑问,他们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理念和众多的作品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宝贵遗产。

3.扬州八怪的“怪”在哪里?

答:扬州八怪的人生经历坎坷,思想独特,手法不落俗套,文笔流畅,性格独特高标准。在那个封建制度极其残酷,文字狱兴盛的年代,他们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难怪某省长摇头称之为“奇怪,奇怪”。邓拓曾写道“宋吹扬州怪名,兰竹影伴书声”,可以算是对他们“怪”的特点的概括。

四、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扬州八怪”学识广博,擅长诗词。人生大半辈子坎坷,最终走上了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但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意流入普通画家的行列。他们的学识、阅历、艺术修养、深厚的功力以及对创新理念的艺术追求,都不同于一般的画家。他们达到了新思想、新构图、新技法的境界,创造了新一代的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扬州八怪是一群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都知道官场的腐败和富商的敲诈。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异,结合自身经历,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他们常常对受苦的人深表同情,并代表他们发出愤怒的声音。但由于他们受的是封建文化的教育,而当时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他们的感受和不满无法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其中,官员努力建号,让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无心官场,就洁身自好,不合习俗,标榜自己有远大理想。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赖,所以往往处于思想矛盾的极度痛苦之中,在犬儒主义之外不得不妥协求生。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其中文人画从唐宋开始兴盛,逐渐丰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自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绘画流派,各具特色。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学派影响最大。在扬州,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传统,但在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上有不同的看法。“扬州八怪”尊重传统,但又不同于“正宗”。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并没有照搬古代的法律。比如郑板桥很崇拜石涛,他从石涛那里学到“他走了一半,学了一半,永远学不全”。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法自然”、“用我之法”,反对“泥化”,要求画家在自然中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应用于实践。《扬州八怪》从自然中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寻找题材,自己写书,不甘于和别人一样,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人们往往把自己稀罕的东西视为怪异,所以对“八怪”抒发内心、驰骋自如的作品感到奇怪,称之为怪异。也有一些画家习惯了传统。他们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于是贬低八怪,说他们是偏师,属于异端,说他们“标新立异,只盛行于百里”。崇拜者称赞其作品笔法豪放,摆脱了造形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了当时的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

扬州八怪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哺育了后来的画家,近代中国画坛出现的赵、吴昌硕、任伯华、蒲华、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等都深受其影响。“扬州八怪”的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扬州八怪对当代的价值。

现存扬州八怪书画作品被国内外20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收藏。300多年来,他们创造的一代画风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艺术界也受到广泛重视,产生了深远影响。“扬州八怪”享誉海内外。“扬州八怪”学术研究遍布全球,成果众多,知名研究专家数百人。扬州市专门建立了“扬州八怪”纪念馆。

我想,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的书画技艺或作品,而是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风格的创新精神。在当时,新奇和创新是怪异和不受欢迎的,但他们不受世俗的限制,打破常规,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属于自己的新世界。现在是21世纪,创新是主流。像扬州八怪一样,不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