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以夷制夷”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首先,分而治之。历史上,游牧部落的团结经常威胁到中原政权。正所谓“散容易,得一个就难达到目的。”因此,中原王朝利用矛盾“以夷制夷”、“使其为己所用”,削弱对方,不仅是重要的军事战略,也是重要的政治战略。当然,这种策略在具体实施时也有不同的情况。历史上更多表现为强大的部落或游牧帝国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而进行的分裂。
第二,扶弱抑强,实现战略平衡。游牧民族在军事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中原王朝往往以“以实力说服他们”的方式为军事征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是得不偿失。因此,利用各种手段,助此抑彼,“勿扰中国兵,使其互相攻击”,让其互相牵制或限于内斗,互相削弱,以达到战略平衡,消除或减轻边境危机与威胁,此也”。为此,历代中原王朝往往在边疆扶弱抑强。例如,汉朝宣帝称帝时,匈奴因内部不和而分裂,一度由五个不同的可汗领导,使他们无法齐心协力。汉朝充分利用这一形势,帮助其中的一员呼韩邪单于降汉,最终达到了稳定北方边疆的目的。
再次,在“以夷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历代封建统治者还注重积极利用边疆少数民族上层进行管理,以达到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为了贯彻“以关治边”的政策,实行间接统治。当然,随着边疆的发展,边疆与内地联系的加强,内地与边疆融合的政策逐渐取代了“以洋治洋”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