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历史故事
文昌阁是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市中心,两条主干道从北到南交叉,南北方向为温河路,东西方向为文昌路。
文和路原本是一条河,文昌阁原本是建在桥上的阁楼。
惊悚不惊悚,意外不意外。
扬州曾是著名的水上大都市。
隋唐时期,河流纵横交错。市区除了小秦淮河、头道河、二道河外,还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从南水关到北水关。
当时还没有正式名称。
但由于河道宽阔,所有运粮的船只都经过这里,百姓称之为市河或官河。
“二十四桥空寂,青杨毁官河”,这是扬州唐人传唱的古诗。可见扬州的官河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
到了南宋时期,河道逐渐变窄,航运功能逐渐淡化,最后演变成一条城中小河。
这条城市河流在明代被称为汶河。
明朝弘治九年,扬州巡抚袁烨为了进一步沟通浉河两岸,使河东人可以直达河西的官学,在浉河上修建了金文桥。
明万历十三年,由两淮盐朝钦差大臣蔡倡议,在桥上修建文昌阁,作为对文昌帝的纪念和“盛世圣人”之用。
没想到,后来毁于一场大火。
万历二十四年,江都县令张宁在原址重修文昌阁。它有三层楼高,有圆形的重檐。
亭子是八角形的,底层是砖墙,四面是拱门。
二楼和三楼周围设置窗栏,都可以开关。
顶圆尖,瓦盖。
这个展馆类似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
但更简单帅气。
在过去,有一块牌匾挂在上面。
这时,这条城河逐渐被称为“文河”。
游轮本可以穿过金文大桥,驶入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