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汪聪庙的历史
供奉王迪的“崇德殿”原位于冠县二王庙。南朝齐明帝时(公元494-498年),刺史刘将其自灌入口移至龙宫。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赵可奉命联合拜汪聪,扩建汪聪寺,今天初具规模。帝佑四年(1052)重修。明末清初,汪聪寺毁于战火,仅存杜聿和别陵二陵。明末张起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清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李信“砍石引路”,“禁樵采”保护第二陵。道光十五年(1835),修复汪聪庙,栽柏树。光绪三十四年(1908),寺东建“庭隽楼”。
民国十四年(1925),寺内曾建有公园,后逐渐荒芜。民国十八年(1929),四川巡抚驻雍,曾拨款对祠堂进行培育和修缮,并在第二陵前竖立“古帝王陵”和“古从帝陵”石碑。
1969的碑被拆了,只剩下残迹,这个碑是复制品。1984年,郫县人民政府将汪聪庙的面积从22亩扩大到88亩。
扩展数据
汪聪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南部,距成都23公里。
汪聪寺坐西向东,其建筑风格不同于其他寺庙。原寺是按照浙江省绍兴市玉岭山的规划修建的。因为是祭祀两位大师的寺庙,所以寺庙的门不是单一单向的,而是对称开为南北两个门。
主要景点
1.寺内园林在露台上布置亭台楼阁、拱桥,完全符合教民种地、领民治水的意图。
2.王迪陵中的王迪陵和从帝陵是对立的。王迪陵墓周长超过200米,高度超过10米,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皇家陵墓。墓碑由民国十八年四川巡抚熊克武出资,碑文由毛鑫书写。聪帝陵:周长100米,高度10米。
3.在神社里,有一个神龛,里面有两个皇帝的雕像。中间有一对夫妇二副:“蜀史无前例。复忆冠,水土平,一德君臣三代之隔;巴人追地,凤来杜鹃啼,日后多风雨,两陵。”
节日活动
汪聪庙也富有民俗文化内涵。每年清明节前后,这里都会举行歌咏比赛。赛鸽节规模大,人数多,老百姓多,这个传统源于中国古代“布谷鸟哭血”的故事。
赛鸽节规模大,人数多。参赛选手都是普通平民,乡土气息浓厚,场面温馨。在歌会上,人们向女孩和媳妇扔李子。据说谁得到的多,谁就得到的多。在这一天,一些婆婆带着他们的儿媳妇去汪聪庙摘李子。
百度百科-汪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