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当工作、学习、生活、交流都通过互联网实现时,网络文化就形成了。作为一种新文化,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尤其是在论坛和博客中。

1,网络论坛文化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像80年代的人那样热衷于看书、读报、看电视,而是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与人互动。网络论坛,又称BBS,是一个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获得各种信息,并对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任何信息进行评论。也可以自己发布信息,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影响,尤其是对语言和文字。互联网出现后,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出现了适应这种交流方式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影响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随意用谐音字代替汉字,如妹子用“姑娘”,英雄(网管)用“大虾”,版主(网管)用“斑竹”,奉承用“果酱”,喜欢用“稀饭”,这个用“酱紫”,主页用“竹叶”。

网络语言看似有趣,但实际上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网络语言因其简单、快捷、形象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但是,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容易形成不规范使用语言的坏习惯。

尤其是错别字的反复使用,对于母语尚未稳定的学生来说,是灾难性的。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汉语的破坏,使之失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博客对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如今,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和迷恋正在升级。博客现象伴随着这种网络狂潮。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2006年和2007年被称为“博客井喷年”。博客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在线言论空间。

博客,以前是个人网站,因为技术门槛高,一直属于少数媒体,包括精英和一些技术爱好者。博客作为网站技术愚蠢的产物,成为所有能上网的平民的个人媒体,引起了网民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博客上,所有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全世界发布自己的评论和作品。具有通俗化、大众化、个性化的特点,易于普通人接受和尝试。在浩瀚无垠的网络空间中,博客的出现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新的文化运动,让人们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独特生活感受的平台。

博客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表达自我的普遍愿望。作为网络世界中最自由的力量,它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与意识形态禁忌的冲突。自由和民主是博客的文化特征。

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自由表达意见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博客的优势。人们通过博客传播文化和思想,从而打破了现实中因地理、历史、政治和个人文化素养而造成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局限性,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微博传播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博客方兴未艾,微博再次走进生活。相比论坛和博客,微博使用起来更方便,传播性更强。我开始习惯每天打开电脑看微博,看看朋友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新鲜事,讨论热点话题,把自己的喜事和心事写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

微博的影响力已经逐渐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都开通了微博。以兴化市公安局为例。该局官方蓝V微博每天发几条微博,内容包括防盗防骗知识,单位办事流程等。,还时不时回复网友的评论。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就是要充分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形势变化,积极履行网络文化管理的监督、引导、规范和惩戒职能,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技术支撑相结合的网格化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要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进网络文化法制化,首先要提高立法质量,把网络管理立法纳入国家整个法制建设的框架。其次,要跟踪网络文化的最新发展,加快立法进程,使网络文化建设尽可能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