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是如何划分古今的?

在中国历史上,以鸦片战争为界来划分古今,可见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用李鸿章的话说,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全新的对手,古老的军事通讯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军事传播达到了传统军事传播的顶峰。何德纲在《做客谈话》中说:“咸通之际,军务紧急,朝廷天天盼军报。万一胜利了,它会用红旗宣布胜利,飞去折八百送。所谓八百里者,实为八百里。每次哨所遇到军务,各站都会等马。当它闻到钟声时,它会套上马鞍,骑上马去迎接。好忙啊。”但是,邮政的信息传播速度没有发展空间。邮政通信往往是从边疆到首都的长途通信,从千里到万里不等。一个来回需要的时间从几天到十几天甚至几十天不等。前方的军事形势瞬息万变,所有的战争决策都需要皇帝的神判。等到信息从首都传回,情况早已面目全非。传播手段与传播距离的矛盾在鸦片战争期间充分暴露。

鸦片战争发生在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当时广州到北京普通速度大概30到35天,“四百里快递”大概20多天,“五百里快递”大概16到19天。很少使用的“八百里快递”大约需要10天。因此,中央获得的情况报告往往是过时的,根据这些过时的信息作出的决定,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前线,更是过时,甚至使人感到可笑和无所适从,造成指挥上的极大混乱。

19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第一阶段是这样的:英军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用少量船只封锁珠江口,大部分向北入侵。7月2日,英军在厦门入海。7月3日,试图靠近厦门岛的英舰遭到厦门驻军的报复,双方发生炮战后英舰撤离。7月5日,英军攻占定海。但是,这样的战争过程在道光反映出来,却是这样的。

1840,17,定海失陷12日,道光在6月中旬收到两广总督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在奏章中说,清军烧毁了英国鸦片贩子的驳船和帮助英国船只的小船。道光得到消息自然非常高兴,在林则徐的折子上批了“功德无量”六个大字。此时的道光并没有意识到,英军已经打下了大清帝国的城池,并在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三天后,7月20日,道光收到浙江巡抚鄂公7月8日的奏折,称“应义”三四千人已在定海登陆(此时定海已沦陷15天)。道光不禁勃然大怒,因为前段时间,两广、福建的奏折都是关于如何抗击英国鸦片船,大获全胜的。道光自然认为入侵定海的这部分“英夷”只是在两广福建被赶走的鸦片贩子。

“只是个小丑”根本不值得关注。因此,他对浙江文武官员表现出的“措手不及”非常不满。在训练了浙江的官员后,他派遣福建的土地知府俞步云帮助进攻和镇压这个“小丑”。

7月24日,道光于7月11日再次从浙江收到武二公的奏折,报告定海已失守,英军已向镇海挺进(此时定海已失守19天)。可怜的道光终于知道了定海的战况,也终于意识到进攻定海的不是那个卖鸦片的“区区小丑”,而是一支实力相当的军队。但是道光仍然充满信心。他命令闽浙总督邓廷桢、两江总督伊利布派数千水师援助浙江。在道光看来,将福建、江苏和浙江三省的英军集中在一个地方对付定海是很自然的。

8月1日,道光收到林则徐6月24日从广东发来的奏折。历时一个多月的这条路的奏折告诉道光,英国派出了9艘军舰和3艘战船。8月3日,道光收到了林则徐7月3日的奏折。林则徐告诉道光,英国已派出10艘军舰和2艘轮船,英国人有可能北上到舟山、沪、津。这显然是两份迟到的存折复印件,应该是在定海战役时送到道光的。现在定海之战已经结束了。

也是在8月3日,道光收到福建、浙江巡抚邓廷珍于7月16日的奏折,得知厦战必胜。非常激动,朱称赞“干得好”。

有意思的是,8月6日,道光又收到了邓廷珍的一封奏章。奏折是7月9日发的,说厦门开战了,他马上去泉州指挥。原来,邓廷桢16年7月的奏折是“红旗”,而7月9日的奏折是以正常速度发出的,所以出现了道光帝先知道战争胜负再发生战争的怪事。

从这份时间表可以看出,由于邮政传递速度较慢,道光依次获得的情报全部过时,道光获得的情报在顺序上也很混乱:英军先抵粤(6月中旬),后北攻厦(7月3日),再攻定海(7月5日)。但道光帝接报的顺序是:定海失陷(乌尔古纳奏折)、英军北上(林则徐奏报)、厦门开战(邓廷珍奏折)。因此,尽管林则徐在6月底7月初发出了英军正在大举北上的警告,但由于通讯手段落后,这一警告并没有对道光的决策和清军的海上防御起到作用。这一事实告诉人们,中国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军事通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战争形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