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起源北京胡同的起源和命名
13世纪初,蒙古首领成吉思汗率兵占领晋中城,烧毁城中金朝皇宫,将中都城化为废墟。之后新兴的元朝重建都城,称为大都。大都城分为50个居住区,称为作坊,如福田广场、包大房、金城广场等。坊与坊之间是宽窄不一的笔直街巷。这个城市有400多条街道、小巷和胡同。明朝灭元朝后,在元朝的基础上重建都城,称为北京。北京分为36个广场,街巷数量增加到1100以上。清朝建都后,旧北京城被使用,并改名为史静。内城的街、巷、胡同增加到1400多条,加上外城的600多条,总共2000多条。辛亥革命后,北京的街道和胡同数量不断增加。到北京解放前夕,已有3000多条胡同。
北京解放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了许多居民区,最多时有6000多条街巷。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深入,北京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街巷却越来越少。为了让“胡同”这一北京古老的文化现象,北京* * *将一些有特色的胡同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对保护古都风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的,胡同也不例外。胡同最初的名字是基于它的某些特性,流传下来,最后被大家接受和确定的。胡同的命名有几种方式:以地形地貌、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再如崇文区的三里河街,因明代在此开凿三里河而得名。
元代以前,广安门外有莲花水,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名称。什刹海地区的银顶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银顶关山”就是这里残存的银顶桥胡同,直接以银顶桥命名。
以建筑物或地点命名的;例如,东城区交口的付雪胡同就因明清时期的顺天付雪位于其中而得名。建国门有宫媛和两条胡同的标题。它因明清时期的宫媛位于此而得名。其他如黄寺街、东昌胡同、鲁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这一类。
东城温香香胡同以人物姓氏命名,以南宋宰相温香香的姓氏命名。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在此居住。西城的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大侠祖大寿的家。其他的如张自忠路、赵路、市府马街、张黄琴胡同、胡同、胡同、蔡家湖同、蒋家湖等都属于这一类。
以旧的经营场所和商号命名的崇文花市地区,从清代中叶开始就有人种植、生产和销售。现在的西花市街、东花市街、花市头条、花市头条等大街小巷都和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街,自明代以来就是著名的灯市,因此得名灯市口。宣武门外的菜场,以前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一条斜街,名叫戴燕谢杰。从清朝到民国一直到解放前,卖烟袋的店铺很多,店前挂一个大木烟袋当幌子,自然就取名为戴燕谢杰。其他的,如小市大院,牛街,珠宝市场,水果巷,热干面胡同,梁倩胡同和磁器口都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