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震带和中国地震带

13.3.1.1全球地震带

世界上最重要的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是法国地理学家蒙德西乌斯·德巴雷在20世纪初发现的。后来由于世界地震台网对远震的测量,美国的古腾堡发现了大西洋中脊地震带,解释了为什么早期的船只到达大西洋中部后经常被海浪掀翻。

20世纪60年代板块理论的出现解释了全球地震带的成因。也就是说,这些地震带几乎都是大板块交界处的相对运动造成的,有的是走滑运动,有的是挤压俯冲运动,有的是拉伸断裂运动。挤压运动引起的地震强度最大,其次是走滑运动带和张裂运动带。如图13.3.1和图13.3.2(根据A.B.Bolt的《地震》一书)。

13.3.1.2中国地震带

不同的作者对中国的地震带有不同的划分。从7、8级地震的发生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地震带。

A.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条带是全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穿过中国西藏边界和云南西部边界。8级地震发生过,包括1833年聂拉木8级地震(西藏破坏严重)、1905年克什米尔8级地震(离中国不远)、1934年尼泊尔8.4级地震(离中国不远)、1950年西藏墨脱8.5级地震、西藏8.5级地震。从板块理论来看,这条地震带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运动带。

图13.3.1全球浅源地震活动分布

图13.3.2主要构造板块、洋中脊、深海海沟和转换断层。

贯穿中国内陆的南北地震带。这条地震带南起云南东部,沿四川西部向上至甘肃东部和宁夏。是我国西部高地形区和东部低地形区的分界带(深部有控制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大规模构造背景,如高导层隆升)。该带西侧的一些北西向的地震带都融合到这个南北向的大地震带中,比如鲜水河地震带。自北向南依次为1739银川平罗M8地震、1920海原8.5级地震、1654天水M8地震、1879武都文县M8地震、1833云南东部嵩明M8地震。

C.35平行地震带。这条地震带贯穿中国中部,地壳表面没有明显的东西向构造。地震带上7级地震很多。山东郯城8.5级地震1668,陕西关中8.25级地震1556,甘肃天水8.25级地震1654,2006年10月165438。这条带可能是地球在35°纬度带上自转形成的,南侧隆起,北侧长期下降。

D.河西走廊地震带。这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地震带。在这条地震带上,1927年甘肃古浪发生过8级地震,1920年海原发生过8.5级地震,位于其向东延伸与南北地震带的交汇处。该带的形成是印度板块挤压青藏块体并将这种挤压传递到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结果。当然,垂直运动在这条带上也有叠加。

E.汾渭河谷燕山地震带。在这条地震带上,陕西发生过1556M = 8.25的潼关-渭南地震,山西发生过1303M = 8的洪洞地震。另外,三河平谷1679发生8级地震,唐山1976发生7.8级地震。

F.东南沿海地震带。琼州海峡发生过7.5级地震,泉州海外发生过7.5级地震(之前定为8级),汕头1918发生过7.2级地震,台湾省海峡1994发生过7.4级地震。

G.南黄海地震带。这条地震带呈南北向分布,1991年才被定义为地震带。震区最高震级为7级,其他大部分在6级左右。

H.阿尔泰地震带。这条地震带一直延伸到蒙古境内,发生过的大地震有1931的新疆富蕴M8级地震和1957的蒙古戈壁阿尔泰8.3级地震。

一、天山地震带。这条地震带从新疆巴里坤向西,经玛纳斯到霍城,一直延伸到前苏联境内。该地震带已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有1812年尼勒克东8级地震、1911年阿拉木图8.4级地震和新疆1906年玛纳斯7.7级地震。

J.台湾省地震带。台湾省地震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经过的台湾省以东海域,另一部分是台湾省岛上的大地震带。在台湾岛,被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在台湾岛形成的大地震要么是近东西向挤压下的逆掩断层,要么是走滑断层。地震发生在1999年9月21,65438,地表破裂超过100 km,发生在台湾省岛的大震区。

中国的地震带如图13.3.3所示。华北地区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的分区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