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人教版)
历史第一年末的复习计划:
首先,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1.选择题:考单元一、单元二、单元三、评价、综合练习1、综合练习2所有选择题。
2.材料题:11大题初一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汇总分布。
二、程度好的学生能力发展(每天复习两节课,完成指定练习):1-22节课。
学习程序:阅读,背诵和听写,家长抽查
(6月6日)隋朝正处于全盛时期。
第一,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隋朝:
1,建立: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治理天下的情况:文帝——皇帝的统治。
4.杨迪的统治: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
作用: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第二,对我信心的一个小测试:
1,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
a、第一次大一统时期(秦汉)B、发展繁荣时期C、民族大融合时期D、衰落时期(明清)
2,古人云:“天下转曹,此渠提。”“北有卓君县渔民,南有转江都,有利且富!”谈及;涉及
a、灵渠B、白渠C、运河D、隋大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背景(或历史条件)?
①国家统一②社会稳定③经济发展④人民努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杨迪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巡游为乐D、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5.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中最好的,它的主要功能是:
一、巩固隋朝的政权;b、便于杨迪巡游江南;d、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北方边防,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6.你认为隋朝的统治与以下哪个朝代相似?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三、背诵“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分析题总结”第一题
第二课“贞观之治”
第一,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唐朝
1.建制:蠡园,建都。
2.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治理天下的局面。
(1)理帝:勤于政事。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确立治国理念:臣:清正廉明。
(以隋为镜,以民为本)* * *:不重视税收,发展生产。
减少徭役,减少税收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力戒奢靡之风
合并县与县
治国方针是任用人才,谦虚谨慎。可训练的:,
教育:完善科举,拓展国学
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关系:开放的外交政策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快速发展,国力逐步增强。
3.“以政开元,治宏观”:武则天在位期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继续执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人才的政策,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增强了国力。
第二,对我信心的一个小测试:
1,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他执政期间,这一重要举措可以体现在:
①反复强调“救民”思想;②任用贤臣;善于接受指导;③戒奢从简;④轻佻纳税;说服农民和桑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唐太宗下令合并郡县的直接目的是:A、巩固统治B、减轻人民负担C、提高工作效率D、加强中央集权。
3.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b,要善于用人,可教。
c、必须实行科举制度D、必须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
4.后世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说她“政治开明,治国宏节”,主要是因为:
答,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重视农业的发展。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三、背诵“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分析题总结”第二题
完成时间:分钟,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掌握90% □签名:
研究日期:月日
学习程序:阅读,背诵和听写,家长抽查
(6月7日)第三课“开元史圣”
第一,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开元盛世:唐玄宗早期的盛世
(1)原因
①稳定政局②任用人才:姚崇。
③重视地方官管理。
4提倡节俭。
⑤开明的国策⑤完善科举。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农业
(1)大型水利工程40余项。
(2)耕作方式:我国南方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的方式栽培水稻;(3)饮茶盛行。
(4)生产工具制成曲犁和平底船(分别用于灌溉和耕作)。
制造
(1)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超。
(2)陶瓷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是重要代表。
商业
(1)大都市为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是国际化大都市,分为城和广场,居住区称为广场,商业区称为城。
第二,对我信心的一个小测试:
1,“忆当年开元鼎盛,小燕犹藏千户。”反映…的繁荣
a、文帝统治时B、唐太宗统治时C、武则天统治时D、玄宗统治时。
2、“翻车,翻车,醉吐,掉头,千转万转没有停。
你停下来了吗?你停下来了吗?何苗等着我喝醉。“这个‘笑话’反映了使用了什么样的生产工具?
a,B,C,D,T型车。
3.唐朝时,外商到长安“城”采购货物,却买不到。
a、茶叶B、指南针C、唐三彩D、青瓷
4.如果你生活在唐朝,可以看到以下哪些现象?
①屈原犁用于农田;②灌溉用于翻耕;③居住区与商业区分开;④水稻育秧、插秧在我国南方应用广泛。
⑤饮茶在全国盛行⑤景德镇瓷器应用广泛。
a、①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建立
第一,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1,建立时间:隋朝
背景:魏晋以来,门第一直是选官的主要依据。
2、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1)隋文帝开始采用科目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时。
(2)当杨迪正式设立进士科时,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诞生。
③唐太宗时,扩大了国学的规模。
(4)武则天,第一次进宫考试与武举。
⑤唐玄宗:诗赋的重新审视
进士和明静是唐代最重要的常设考试科目。
(3)评价:
1)把选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完善了用人制度,让有才能的学者有机会到各级工作,扩大了执政基础。
3)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读书人用功读书是受欢迎的。
4)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5)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
6)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受到束缚。
第二,对我信心的一个小测试
1,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
a、唐玄宗B、武则天C、唐太宗D、杨迪
2.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官打破了门第的限制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3、关于科举制度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没有家世就不能做官的局面B、国家选拔官员的权力被从地方收回。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试公开、竞争平等的特点。d .禁止权贵子女以官员身份进入朝鲜。
4.关于隋朝历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的统一B、建立和完善科举制度。
c、开启了著名的水利工程D、是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5.科举制度通过取考生来选拔人才,本质上是为了:
a、创立新制度B、巩固地主阶级政权C、封建国家选官的需要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6.唐朝以下皇帝中,比较注重科举的不包括:
a、唐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7.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和明静是最重要的科目。b、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
c、的诗和赋成了考进士的主要内容。d、考试命题主要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8.在唐朝,学者们努力学习,导致了高水平的教育。
a、科举制度的推行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经济高度繁荣的必然结果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9.《唐太宗真为长远之策,赚英雄尽地主之谊》这首诗的意思是,唐太宗:
a、善于用人;b、对可辅导的事物持开放态度;d、勤政爱民。
有趣话题:*唐代诗人孟郊参加科举考试。几次失败后,他终于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他情不自禁地兴高采烈,写下了“春风傲,马蹄匆匆,一次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孟郊的故事反映了以下哪种现象?
A.“富家不必买良田,书中自有千斤粟。”b .“十年寒窗,名不见经传,名满天下。”
C.“将军无种,男儿当自强。”d .“旧社会,王谢堂飞入寻常百姓家。”
E.“唐太宗真是谋略长远,赚了一辈子英雄。”
完成时间:分钟,家长抽查,背诵:掌握100% □掌握90% □签名:
研究日期:月日
学习程序:阅读,背诵和听写,家长抽查
(六月八日)第五课「家庭和睦」
第一,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1、唐朝的民族政策:
2.性能:
(1)西域: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建立了治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吐蕃:①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洛格。
(2)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其作用是
③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第二,对我信心的一个小测试
1年和7世纪初,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首领是:
a、松赞干布B、怀仁可汗C、渤海郡王D、李杰可汗
2.“在同一个家庭”意味着:
a、唐与吐蕃的关系B、C、D、南诏。
3.著名歌手柴旦卓玛是藏族歌手。你知道藏族人的祖先是:
a、回鹘(* * *尔)B、吐蕃C、刘钊居民(彝族和白族)D、突厥
4.唐凡对“和为一家”的解释:
a、吐蕃首领接受了唐朝* * *的封爵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 * *有效管理吐蕃。d、吐蕃与汉人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5.下列关于文成公主在西藏扮演的角色的说法是正确的。
a、使吐蕃与唐立约“患难与共,不做暴力掠夺”B、使唐与吐蕃“和睦如一家”
三、唐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汉藏友好关系加强。公元四世纪,唐对吐蕃的统治得到加强。
6.以下哪一项在隋唐时期是不一样的:
a、早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比较开明的统治政策。b、经济被发展繁荣摧毁。
c、重视发展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D、被农民战争直接推翻
7.“自古为华贵,我独爱之。”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的国策是
a、开明B、开放C、歧视D、崇敬
第六课对外友好交流
第一,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1,外交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
2、主要表现:
(1)和日本①向唐朝派遣使节:隋朝时已经有使节来华,唐朝时数量有所增加。
回国后,他们按照唐制度进行改革。
(2)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小心翼翼地传播唐文化教。
(2)与新罗:①新罗派遣留学生、使节到唐朝学习,建立了模仿唐制的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度。
②新罗产品在唐代进口中排名第一。
(3)玄奘西游记:贞观初年,玄奘游历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并写了《大唐西域记》。
第二,对我信心的一个小测试
1.唐朝时期,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
a、对外交流非常方便B、经济繁荣、文化繁荣C、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