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139年宋朝的历史是怎样的?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最长寿的封建王朝之一,从建国到灭亡历时320年,仅次于汉朝426年,唐朝290年,明朝277年,清朝296年。总的来说,这个朝代给人的感觉很弱。它没有开疆拓土的武功,也没有才华横溢的铁血王者。有多少普通人在这样的国王手下做出了牺牲?然而,正是在这个朝代,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达到了顶峰。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这个朝代的大师最多。有范仲淹的岳阳楼,欧阳修的醉翁亭,苏轼的赤壁。包括张衡渠的《太虚》、周敦颐的《太极》、程程的《诚敬》、朱的《吴歌》、陆象山的《宇宙》。还包括王安石、司马光、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等。光是宋仁宗,唐宋就出了六四个大发明,出了三个,还有伟大的包青天。《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它平凡的世俗生活。这样的发展状态与宋朝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

从军阀混战中脱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是一个大军阀,对那场战争的血腥记忆太深刻了。因此,宋朝建立后,他刻意弱化军人的地位,立下了以禁止杀戮为主要内容的三条誓言,其中第二条就是“不杀士大夫和写文字的人。”这一誓言得到了很好的遵守,我们可以看到宋朝自始至终很少发生大规模的大臣屠杀,这与中国其他朝代的血腥杀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防止军队在战争中被养得太惨,宋朝采取了用钱向邻国买和平的政策。虽然每年花费很大,但远比大规模边境战争耗费的物力和人力少,也避免了普通百姓的战争伤亡。从平民的历史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好的。

但不杀也有一个隐患,是隐形的,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军队将领。与其他朝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了民间传说,宋代少有大将,一个成名一个败亡,宋代几乎没有这样的名将。这是因为它从国家政策上扼杀了一个将军的成长可能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从实际抗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将军,可想而知他给当时的君主和臣民带来了怎样的心理压力。

所以很少杀大臣的宋朝最后莫名其妙的杀了岳飞。虽然任何一个朝代都冷血地屠杀过很多有功之臣,也经常牵连到九大家族、十大家族,但死亡人数达到数万。看看汉朝、唐朝、明朝、清朝,似乎没有哪个案件能比岳飞之死给历史带来更大的冲击,这大概和宋朝杀的大臣比较少有关。宋代为数不多的命案,成为后人心目中最大的冤假错案。其实这并不是历史赋予宋朝的冤假错案。和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朝代相比,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朝代。

岳飞死后,宋朝继续存在了139年。岳飞“平白”被杀,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伤痛。作为国策,专注于某一方面迟早会有弊端。虽然这一国策在一定时期内也会取得一些成绩,但当政者应该以史为鉴,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是犯教条式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