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分期标准
当我们谈到马克思的历史思想时,人们会立刻想到“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即我们认为人类社会必然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阶段发展模式:这也是我们在大学之前就一直被灌输的理论,对此我们毫不怀疑,对马克思也十分敬重;但是到了大学,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史学,老师往往很不屑,尤其是拿“五阶段论”当证据。“五阶段论”实际上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误解,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阶段的理论应明确界定为“三个阶段”,即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明确的文字说明人的发展必须经过五种社会形态。“五阶段论”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种解读,起源于前苏联。1919列宁在《论国家》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农奴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另外,苏联当时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由五种社会形态组成。同时,他强调这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在世界历史中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性。1938年,斯大林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中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观点,认为五种生产关系是依次递进的。由于历史原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苏俄色彩。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从一开始就把“五阶段论”作为解释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再加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需要,这一理论不仅具有学术权威,而且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坚持“五阶段”论的人主要有两个文本依据:一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或等级所有制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这是马克思“五阶段”论的雏形,其中部落所有制是原始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公社所有制是奴隶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封建或等级所有制是当时封建社会的所有制形式。第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一般说来,亚洲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形态演变的几个时代。”“五阶段”论者认为,这段话所表达的四种生产方式,加上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正好是五种生产方式,而亚洲生产方式在这里被理解为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的同义词。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就会发现,马克思在这里所表达的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设想,也无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图式。“一般地说”这句话已经从文本中表明,马克思并不打算把他的结论当作世界发展的唯一图式,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基于对现有材料的分析的一般理解。把这一概括上升为不容置疑的权威“定律”,真是后人和马克思之间的笑话。马克思本人从来不同意这一点。早在1877,他就明确表示反对俄罗斯米哈伊尔·切伊诺夫斯基把类似五形态论的历史分期模式强加在自己的名字上:“他会同时给我太多荣誉和侮辱。”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意识形态的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突破了“五阶段论”的束缚,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入的思考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人们发现,长期以来被奉为经典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可能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读,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初衷相去甚远。然而,这一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认为是马克思的观点,因此不可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及其历史学家。更严重的是,这种现象在大学老师,尤其是历史老师中还很普遍。
相反,马克思的人类历史阶段理论明确了三种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本书中,他用“异化劳动”揭示了私有制的产生和消亡。认为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劳动,人们在野蛮条件下以自己直接需要的量作为生产的尺度,劳动的产品并不比直接需要多,所以不存在交换;一旦剩余产品出现,然后交换发生,异化现象就开始了;正是异化劳动的不同形式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基础,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没有发生异化劳动的阶段,异化劳动被抛弃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着我们所说的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雏形。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其社会发展理论也走向成熟。他们指出:“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分工的每个阶段也决定了个人和劳动材料、工具和产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根据生产工具、分工和所有制发展的不同阶段,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发生的所有制形式,即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是:个人受自然支配;因家庭、部落或地区关系而结合在一起;业主可以依靠私人关系,依靠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来统治非业主。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将其分为部落所有制阶段、古代公社所有制阶段和封建所有制阶段。第二阶段是文明创造的所有制形式,即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是:个人以劳动产品为主;相互独立,联系仅限于交换;所有者必须通过金钱来实现对非所有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是共产主义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独立的活动才能与物质生活相一致,这才符合个人发展为完整的个人,消除一切自发性。同样,把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把与过去的强迫交流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的个人参与的交流,也是相互适应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了私有制。"
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总结了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人的依赖(起初是完全自然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式下,人类的生产能力只是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一个孤立的地方发展。人的独立建立在对事物的依赖上,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形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综合关系、多种需要、综合能力的系统。以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为基础的自由人格是第三阶段。”
可以看出,从1844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1857-1858的经济学手稿,马克思划分历史发展阶段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参照系,与以前的社会形态相反。他从主体角度对“人的依赖、物的依赖、个人的全面发展”三种社会形态的划分,就是对这种价值取向的完整阐释。
因此,在新时代,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从事历史工作的人,都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历史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首先要做的是仔细阅读原文,尤其是在下结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