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主要县的地名由来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由于历史久远,汉中地名(及所辖各县)的历史发展进程难以与今天的地名相匹配。所以,首先讲一下汉中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汉中地区在传说和史料中有部分涉及,但无法考证。《尚书·龚宇》中的所谓“凉州”和《史记》中的“褒国”,在史料和传说中都被认为是汉中地区的体现。南郑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1年。《水经注》记载:“南郑之数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人南奔,故称南郑。”但历史学家怀疑这种说法。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重要场所。秦巩俐二十六年(前451年),左树昌建南郑城。汉中,秦三十六郡之一,公元前312年由秦惠文王创建,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汉台区
秦汉时郡治南郑,在今汉中市汉台区。这里是刘邦称王、平定三秦、成就汉室基业的发源地,也是诸葛亮六攻曹魏的战略大后方。古汉台是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镇巴县
夏商朝属于梁朝。东周是楚国的土地。东汉永元七年(95),汉帝、平帝封西域名将班超为定远侯,郡县、土地为其封地,设置定远域,又称平西、半城。
三国蜀汉彰武元年(221),城固县南部建南乡县,辖镇巴、西乡两县。县城位于贵人山,贵人山是该县杜愚镇的古城堡。这是镇巴县建立的开始。
清嘉庆七年(1802)对西乡以南24处进行了分析,定远殿设置在“韩影遥远,城内封建”的含义中。自此,镇巴县级行政区设置稳定。
民国二年(1913),废厅改名定远县,后三年改名镇巴县。
1949 17年2月17镇巴和平解放,6月1949 19年2月镇巴县人民政府成立。
留坝县
明朝以前,这个县没有县级行政。
夏商时期,疆域属凉州;周、梁相和,疆域属永州,秦。春秋时期,这里居住着羌人。战国时期属白马边管辖。秦朝时,疆域属汉中郡。后划归陇西郡,属“旧路郡”。西汉时,南部属汉中郡宝中县,北部和西部属武都县旧路、何炬、河池三县。东汉时期,疆域不变。据汉中,张虏改汉宁郡,此境南部属之。三国时期,这里是蜀国和魏国争夺的重要地区。魏景元四年(263),魏将军钟会领兵入汉中。当年蜀国灭亡,这片疆域属于魏国,魏国属于武都郡。金代时,此境属益州,属武都县河池、居、故道。其南部属汉中县宝中县。南北朝时,疆域属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这一地区属于南齐府旧道郡丰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孤岛县为归真县,南齐府为凤州。这一领土属于汉中县南部的宝中县和归真县北部的梁泉县(丰县)。560年,北齐甘明元年,这片领土属于北部的梁泉县(丰县)和南部的宝中县。北周大成元年(579年),这片疆域分属两当县的梁泉县和顺正县的陵岛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封州废为河池郡,梁泉郡归其管辖。大业十三年(617),河池郡知府萧瑜随郡降唐,疆域归唐。北部属河池县梁泉县,南部属顺正县宝城县。唐初、中期,境内属河池县梁泉县。甘源元年(758),河池县改丰州,疆域属之。南属山南西路兴远州宝城县。五代时,境内属丰州梁泉县。贞明元年(915),蜀王带着王宗尧出使东北,攻克丰州,回到蜀国。后唐同光三年(925)九月,王维派郭崇韬为招降使,率军攻蜀,疆域归后唐。后汉天府十二年(947),蜀主命孙汉韶攻克丰州,安营扎寨,疆域归后蜀。后周咸德二年十一月(955),疆域入后周梁泉县。北宋年间,这片疆域的北部属于陕西路(后改为秦风路)凤州梁泉县。南部属宝城郡,利州路兴源府;南宋属兴远郡(今汉中)管辖。端平三年(1236),蒙古兵攻克武秀关,归元。元代,元十六年(1279),此地归兴元路云州管辖。元二年(1337)十二月,“丙子命兴元州丰州六坝镇设巡检司”。郑铮二十三年(1363),境内属兴元府丰州管辖。
明朝洪武三年(1370)建立,留坝巡检司设在凤翔府凤州。洪武七年(1374),属汉中府丰县管辖。弘治年间(1488 ~ 1505),六八的巡检司就驻扎在废弃的秋官(六凤关)。郑德时期(1506 ~ 1521),迁坝巡检司驻柴关(柴关岭),北有丰县,南有宝城县。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设拦坝堂。
民国二年(公元1913),留坝堂改为留坝县。
1949 65438+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65438年2月2日在留坝县成立人民政府。
勉县
本县原名勉县,因勉水而得名。后来因为绵字生僻难认,9月1964经国务院批准,将绵县改为绵县。
西汉初平二年(191),张鲁改汉中郡为汉宁郡,绵阳郡属之。
魏景元263年生于凉州,绵阳郡属凉州汉中郡。
太史三年(267年),西晋武帝将凉州迁至南郑,属绵阳郡。
......
清代勉县属汉中郡。
1912是勉县。1913年,废府设“汉中路”,属勉县。1928弃道,省直管。
1949 65438+2月6勉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隶属汉中地区和汉中专区。这是汉中。
西乡县
本县自蜀汉彰武元年(221)始建。
夏商朝(约公元前265438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世纪)属凉州诸侯国巴基斯坦。西周时期(1027-771)的郡,属于楚国的永州。
秦(前221-前207)郡属汉中城固郡。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汉中,郡归蜀。彰武元年(221),蜀汉昭烈分封古县、南乡县(今西乡县、镇巴县)。此后,该县脱离城固而独立行政,仍属蜀汉宜州汉中县管辖。那一年,蜀将张飞被封为“西乡侯”,送粮食到南乡县。
西晋统一中国后,太康二年(281),张飞封侯西乡,改南乡县为西乡县。
......
中华人民共和国(PRC)1949 65438+10月1成立。同年2月5日65438+西乡解放。1978属于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96。七月,汉中自撤地设市,属汉中。
南郑县
南郑因“郑南”而得名。自东汉以来,基本上是汉中第一个隶属于郭的郡。
公元前770年,居住在陕西滑县的少数郑人为躲避犬戎入侵,南逃汉中(大部分逃到河南新郑),在此居住。因与秦人交谊,故名“南郑”。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建县(治今汉中)。
南郑是周代汉水中上游的重镇,战国时为郡。是陕西最早的县之一。
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南郑为都城。汉末,张鲁在这里建立了政教合一(五斗米道)的政权近三十年。
1949 65438+2月6日,南郑县解放。
城固县
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故里。
公元前312年,秦在丹阳大败楚,取楚汉中之地,以秦汉之地置汉中郡,同时置城固郡。
......
宁强县
宁强县是愚公梁国的领土。商朝和西周被边强占领。宁强原名宁强。凉州,一个古老的地方,是边强的土地。
秦统一六国后,郡域属蜀郡孟佳郡。
三国刘备,蜀国统治,建安二十二年(217)改嘉蒙郡为汉寿郡。
北周明帝元年(557年),宇文珏在西魏废公帝,独立,国号周,郡属北周利州金寿郡兴安。
隋开帝十八年(598),兴安改为绵古县。
明洪武三十年,在县城建立宁羌魏,后建立宁羌周。
1935年,建立宁强、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42元旦改到宁强县。
洋县
它在古代属于梁和雍的领地。洋县城市地图
[1]金朝以前是城固县的辖区。西晋第三年(267年),中国设立星岛县和黄金县。此后情况有所变化,频频设县。
西魏第二年(公元553年),建扬州。唐元年(758),扬州为州府所在地。明洪武三年(1370),改扬州为洋县。
1949 65438+2月4日,洋县解放。
佛坪县
据吴振峰《陕西省及行政建制志》“今县秦汉时为城固县一部,蜀汉时设蒲池县”。本书记述三国、西晋、东晋、韩成、西魏时期的蒲池县,在佛坪县和宁陕县西部。
佛坪建立于道光五年(1825)。
1913年,佛坪堂改为佛坪县。
略阳县
先秦以前属于白燕氏族居住的东市。始建于西汉(公元前165438)元柳丁时期的莒县。曾名聚贤、兴州、五星、汉曲、顺正。
五代前后属蜀。设顺正郡。
宋三年(1207),顺政郡名改为略阳郡。
1949 65438+2月9日略阳县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