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约、张飞、赵云、周瑜...为什么这些名人大多是三国的?原因是什么?
看过中国经典《三国演义》或者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三国时期大多数人都是单名?
回顾中国历史,从东汉到三国三百年间的人名几乎都是一个字,两个字的名字很少见。《后汉书》、《三国志》中的名字很少,即使有,也是隐士,比如庞德公、邓。知识分子、官员、达官贵人都找不到重名。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掌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拿起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复古,并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从土地制度到雇佣制度,从货币到地名,当然也涉及人名。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如果你慢慢等,这个王宗可以在爷爷和爸爸死后当皇帝,但是他等得太心急了。我得到了天子的衣帽,穿上,画了肖像,刻了三个铜印,和叔父密谋夺权。但是能力有限,事情就暴露了。
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王宗看到情况不妙就自杀了。人虽然死了,却要被剥夺“政治权力”。王莽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将原来的门派名称改为两个,现在改名为门派。”
这个顺序,不动脑筋是看不出来的。“造”是一种规律。原名“王”后,依法改为“王宗”。现在他违法了,必须改回来。原来他也叫“王”啊。
从王莽的这个顺序可以看出三个问题:第一,王莽以前的名字用的字数是无限的,自己孙子辈的名字都是两个字。二是王莽上台后,曾经搞过一次“去二处”的“生产”,即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允许二字名。三、犯罪后,恢复字名,以示惩罚。
此后,由于王莽的政令,人们逐渐养成了用单字名字的习惯。后来王莽虽然不守信用,但一直没有改,甚至成了一种风气,认为用两个字来命名是不光彩的。如果现在,大家都是单名,那就麻烦大了,因为单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当时人口并不多,人们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有限,单字人名对社会并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单名现象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