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仁县黄州桥有多老?

位于崇仁县。抱水河贯穿县城,将县城一分为二,黄州大桥将两部分结在一起。该桥长139米,为八墩九孔钢筋混凝土桥。桥面宽10米,两边是人行道,还有华丽的桥栏杆和吊灯。

据《崇仁县志》记载,唐代“竹编为条(即浮桥)于江上,成列而过,水溢而浮,水累而复用,难涉疾也。”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改为舟桥。南宋淳佑八年(1248)开始修建石桥,15年完工,毁于火灾。贤春六年(1270),贤成指示义士陈春忠倡议,合力重修,耗资11000余元。建成后的石桥高20米,南北两端呈阶梯状。桥面两侧建有40多座建筑,并建有一座寺庙。桥的两端都设有门,可以开关,非常壮观。当桥建成时,人们非常高兴。请状元文天祥(民族英雄)为其题写“黄州桥”二字。

元明时期,黄州桥屡遭破坏和修缮,并以捐建士绅的名义改名为“德平桥”和“天齐桥”。清顺治至道光二十年(1644-1840),石桥几乎被毁,取而代之的是浮桥。富绅谢廷根捐资重修大桥,借鉴临川文昌桥的经验。清河基金会将桥墩建在岩石上,并采用当时先进的施工技术加以改进。“从墩的台阶到梁眼有65,438+04层,出水的小花墩到梁眼,一直到路缘石,以24层的速度...墩前加一只金鹅翅,杀水势”,非常坚定。民国时期曾长期改名为“中正桥”,但无人问津。1965扩建为八墩九孔钢筋混凝土桥。桥面加宽至10米,两侧增加人行道,安装华丽的桥栏杆和吊灯。1969特大洪水损坏桥墩,后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崇仁县疏浚河道时,发现了一对石龟。它们长2米,宽1.6米,重达数吨。据专家考证,这些石龟可能是这座桥留下的东西,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