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的含义

护城河是指环绕城墙的人工河流。

护城河简介

护城河,也叫城墙,定义是人们在城墙周围挖的一条河。在古代,它是用来防御的。它在古代被人们挖掘,包围了整个城市,宫殿,寺庙和其他主要建筑。它具有防御功能,可以阻止敌人或动物的入侵。

这种以天然为主,人工为辅的护城河,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比较常见。最典型的城市有南京、Xi、荆州、襄阳、北京、保定、济南、开封。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古代都挖过护城河,包括中国北京、明清、Xi安、南京、荆州、济南、襄阳、台湾省新竹、左颖、义宰金城、日本松本等古城、江户(今东京)的皇宫,甚至欧洲各国的城堡、宫殿。欧洲很多城堡都有木桥,可以在护城河上加高,方便出入,防止敌人进入。

2.概念定义

护城河又称濠城,是古代人工开凿的,将整个城市、宫殿、寺庙等主要建筑围起来,然后引水入内,形成一条人工河道,作为城墙的屏障,具有防御功能。一方面维护了城市的安全,另一方面防止了袭击者或动物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中对水的奇妙利用。

襄阳护城河的宽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其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250多米,为中国第一城。

紫禁城周围的护城河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河宽52m,护岸用石块砌成,坚固陡峭,又名桐梓河。这条河从西北方向流入,在东南方向流入皇家河。到了清朝,河里种了莲藕,年底收起来宫里用,剩下的卖了,银子存到陈语安里备用。这条护城河已经有580年的历史了。1999对护城河进行了处理,护岸进行了整修,河底全部铺上了方砖,使河道更加坚实。